6OHDA小鼠PD模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3
点击:105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3
点击:105
资源中文名称 | 6-OHDA小鼠PD模型 |
---|---|
资源英文名称 | |
疾病概述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等。 病理表现主要为中脑部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和出现神经元胞浆Lewy小体。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9种学说,即基因因素,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氧化应激反应,神经毒性物质,线粒体缺损,小神经胶质细胞活性,营养因子缺损,基底核排出物过度活跃,细胞程序性死亡。 |
实验动物背景信息 | 6-OHDA结构类似儿茶酚胺,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它一直被用于啮齿类动物进行PD研究。由于6-OHDA分子具有亲水性,它不能穿过血脑屏障(BBB),因此需要通过立体定位注射直接注入到目标大脑结构中,注射位点通常是黑质SNc、内侧前脑束MFB或纹状体STR,而在某些情况下,也被注入脑室区域。6-OHDA通过一个两步机制来实现其神经毒性,首先通过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膜转运蛋白聚集到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然后会对线粒体复合物I产生抑制作用。 在SNc或MFB脑区中注射6-OHDA,超过9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会在几天内迅速发生退化变性。通常研究者在单侧诱导病变,以减少动物死亡,并使动物产生有效的、容易检测的单侧运动损伤,如同侧性运动不能和旋转行为等。通过在背侧纹状体脑区注射6-OHDA可以观察到PD早期模型的局部病变。此外,双侧6-OHDA病变为非运动性症状提供了证据,它能引起焦虑、抑郁和嗅觉缺陷等病症表型。尽管6-OHDA模型动物中没有LB产生,模型发展也没有渐进性,但是它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为我们研究PD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在6-OHDA诱导损伤大鼠的基底神经节(BG)中,谷氨酸能突触传递有显著的增加,而皮质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则由于大量或部分的纹状体神经变性而改变。6-OHDA模型也被成功地用于研究经典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机制,如左旋多巴、脑深部电刺激以及如针对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可能通过正常化纹状体和BG突触传递,改善运动行为。此外,在MFB注射6-OHDA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消耗,并伴有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消耗,会显著诱发焦虑、快感缺乏和抑郁行为。 |
模型制作方法 | 1、模型制作 通过立体定位注射将6-OHDA(6µg/µl)打到小鼠纹状体脑区,参考坐标AP: +0.3; L: +2.3, DV:-2.9。 |
动物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 |
保存方式 | |
更多相关 | 动物模型制备 |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