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诱导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大鼠模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3
点击:56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3
点击:56
资源中文名称 | 维甲酸诱导第一、二鳃弓综合征大鼠模型 |
---|---|
资源英文名称 | |
疾病概述 |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是面部常见先天畸形,新生儿发生率为1/5000-1/4000,多为单侧。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主要为环境和遗传因素是目前小耳畸形病因研究的重点。临床表现:耳部轻度畸形或下移,重度则仅存耳部皮赘、外耳完全缺损、外耳道闭锁、中耳听骨发育不全,听力障碍或传导性耳聋。下颌骨畸形轻度表现为下颌骨升支及髁状突短小,关节窝变浅,重者整个升支消失,下颌骨体发育不全,患者面部短小等。 |
实验动物背景信息 |
Wistar孕大鼠 |
模型制作方法 |
1.Wistar大鼠饲养及合笼:大鼠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于晚8点将Wistar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于次日早8点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G0)。当天中午定位孕0.5天(G0.5)。观察孕鼠一般生长情况,看皮毛是否光滑,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流产现象,随机分笼饲养。 2.皮下注射维甲酸, 利用维甲酸干预大鼠胚胎,对不同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的相关胚胎发育整体指标及颅面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及统计。发现G10天干预对胚胎整体发育影响较小,但对颅面部发育影响较大,因此更接近于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病人整体及颅面部表现。鼻枕距及顶距是颅面部发育的两个重要指标,皮下注射维甲酸40㎎/㎏即造成了两个指标的明显减小,同时出现头颅外形圆钝。 |
动物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 |
保存方式 | |
更多相关 | 动物模型制备 |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