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绿色荧光标记肿瘤模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5
点击:30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4-05-21 08:15:32 更新时间:2025-02-18 14:34:35
点击:30
资源中文名称 | 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绿色荧光标记肿瘤模型 |
---|---|
资源英文名称 | HCT-116-eGFP |
疾病概述 |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全球每年新发大肠癌病人高达93万,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16万人,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在我国目前大肠癌患病率已经高达46.8/10万;大肠癌已经成为中国三大癌症之一,在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之间居多,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男女之比为2:1。 |
实验动物背景信息 |
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是1979年M.Brattain等从患结肠癌的男性病人中分离的三株恶性结直肠癌细胞系之一,在裸鼠可形成上皮样的肿瘤,是用于研究癌症生物学特性的常见细胞株。体外研究发现HCT116是一种生长因子独立的细胞系,具有侵入和高运动能力[1]。皮下移植实验表明此细胞株高致瘤性。利用脂质体2000将绿色荧光标记表达载体chicken β-actin-GFP-NEO转染HCT116细胞,通过G418抗生素筛选到一株稳定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单克隆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命名为HCT-116-eGFP, 该单克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强荧光,荧光较均匀的分布于整个细胞内,传代数次后仍能稳定高水平表达GFP , 细胞形态和未转染细胞无明显区别(图1)。
图1 HCT116稳定高表达GFP的单克隆细胞株(200×)和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
模型制作方法 |
将对数生长期的HCT-116-eGFP细胞皮下接种于2只BALB/CA-nu,接种细胞数量为1×106/只, 采用活体荧光影像系统摄像动态观察。模型制作采用的BALB/CA-nu裸小鼠,鼠龄5周,体重15—18 g,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的饲养间饲养。 |
动物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 |
保存方式 | HCT-116-eGFP细胞液氮冻存 |
更多相关 | 动物模型制备 |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