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慢病毒) 滴度检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09:27:27 更新时间:2025-03-26 08:10:42
点击:2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09:27:27 更新时间:2025-03-26 08:10:42
点击:2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慢病毒(Lentivirus, LV)作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疫苗开发中的重要载体,其滴度的准确测定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滴度检测不仅决定了病毒载体的感染效率,还直接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慢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能够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并长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因此在基因递送和CRISPR基因编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病毒生产过程中存在批次差异,且病毒颗粒中仅部分具有完整感染能力,因此需要通过物理滴度(如病毒颗粒数)和功能滴度(如转导单位)的综合评估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1. 物理滴度检测:p24 ELISA法
p24是慢病毒衣壳蛋白的核心成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p24蛋白浓度,可间接反映病毒颗粒总数。该方法快速且成本低,但可能高估有效病毒滴度,因为无法区分完整病毒与无感染性的缺陷颗粒。
2. 功能滴度检测:转导单位(TU/ml)测定
将梯度稀释的病毒感染靶细胞(如HEK293T),通过荧光标记(如GFP)或抗生素抗性筛选(如嘌呤霉素)统计阳性细胞数。计算公式为:TU/ml = (阳性细胞数 × 稀释倍数) / 病毒体积(ml)。此方法直接反映病毒感染能力,但耗时较长(需48-72小时)。
3. qPCR定量基因组拷贝数
通过定量PCR检测病毒基因组中特定序列(如WPRE或LTR区域)的拷贝数,结合标准曲线计算病毒滴度。此方法灵敏度高,但需注意引物特异性及可能检测到非整合的病毒DNA。
标准化操作流程:
1. 病毒样品预处理:避免反复冻融,4℃保存短期使用,-80℃长期保存需分装;
2.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基础研究可联合p24和TU法,临床前研究优先功能滴度;
3. 设置重复与对照:包括阴性对照(未感染细胞)和阳性对照(已知滴度病毒)。
常见误差来源:
- 细胞状态:靶细胞的生长密度需控制在60-80%;
- MOI(感染复数)选择:过高会导致细胞毒性,建议预实验确定最佳感染浓度;
- 检测时机:荧光法需在感染后48-72小时进行,避免报告基因过早或过晚表达。
在基因治疗产品开发中,需同时报告物理滴度(p24,单位μg/ml)和功能滴度(TU/ml),并通过比值(如TU/μg p24)评估病毒质量。对于CRISPR文库构建,qPCR法更适用于高通量筛选;而在体内实验中,需考虑血清干扰,建议使用携带抗性标记的病毒进行体内滴度验证。
随着微流控技术和数字PCR的普及,慢病毒滴度检测正朝着更高通量、更精准的方向发展。研究人员需根据实验目的综合选择检测方法,并建立内部质控标准。准确的滴度数据不仅是实验重复性的保障,更是转化医学研究迈向临床的关键基石。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