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接过病毒后的上清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4 12:39:11 更新时间:2025-04-17 09:37:21
点击:6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4 12:39:11 更新时间:2025-04-17 09:37:21
点击:6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病毒学研究中,细胞感染后上清液的检测是评估病毒感染效率、病毒动态以及宿主细胞应答的重要技术手段。当病毒接种到细胞培养体系后,经过特定时间的潜伏期,宿主细胞会释放新合成的病毒颗粒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到培养上清中,这些成分的检测对于阐明病毒感染机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病毒感染后24-72小时内(具体取决于病毒周期),使用无菌技术收集培养上清:
1. 用移液管轻柔吸取上清,避免吸入贴壁细胞
2. 立即4℃ 3000g离心10分钟去除细胞碎片
3. 分装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4. 对高浓度病毒样本需进行梯度稀释(建议使用无血清培养基)
1. 病毒滴度测定
• 空斑形成试验(Plaque Assay):金标准法,需铺指示细胞
• TCID50法:通过终点稀释计算半数感染量
• qRT-PCR: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需建立标准曲线)
2. 宿主因子检测
• ELISA:定量检测IL-6、TNF-α等细胞因子
• Western Blot:分析分泌型蛋白表达水平
• 代谢组学: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等细胞损伤标志物
3. 外泌体分析
•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
• 超速离心联合蛋白质组学
1. 时间窗口控制:在病毒完成但未引起细胞全面崩解时取样(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2. 抑制剂添加:检测mRNA时需加入RNA酶抑制剂
3. 对照设置:必须包含未感染细胞对照、病毒储存液对照
4. 生物安全:高致病性病毒需在相应等级实验室处理(如BSL-3)
• 病毒滴度与细胞病变效应(CPE)需关联分析
• 细胞因子风暴表现为多因子协同升高
• 外泌体携带的病毒成分可能反映潜在感染性
• 需考虑血清型差异对检测抗体的影响
最新研究显示,通过整合上清液多组学数据(病毒载量+宿主蛋白组+代谢组),可建立病毒感染动力学预测模型。建议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深入解析病毒-宿主互作的异质性特征。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