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0 07:42:01 更新时间:2025-07-09 07:42:0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0 07:42:01 更新时间:2025-07-09 07:42:0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现代化矿井作业环境中,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是保障井下人员安全、提升生产调度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该系统需在复杂恶劣的井下环境(如高粉尘、高湿度、易燃易爆气体等)中稳定运行,因此其技术条件的全面检测至关重要。检测工作主要围绕系统功能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及电磁兼容性四大核心维度展开,通过严格遵循国家矿山安全标准,确保通信系统满足矿井应急救援、实时调度和日常管理的严苛需求,为矿山安全生产构筑坚实的通信保障防线。
检测涵盖八大核心项目:1) 系统覆盖范围与信号强度测试,验证基站对巷道、工作面的无缝覆盖能力;2) 语音通话质量与数据传输稳定性评估,包括误码率、时延及丢包率指标;3) 多基站切换性能测试,确保移动终端在基站间漫游时通信不中断;4) 紧急广播与报警功能可靠性验证;5) 防爆安全性检测(符合GB 3836爆炸性环境标准);6) 电源适应性及备用电源持续时长测试;7) 环境耐受性试验(耐温、防潮、抗冲击);8)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避免设备间相互干扰。
检测需采用专业仪器组:无线通信分析仪(如Keysight N9020B)用于频谱分析与信号质量测量;网络性能测试仪(如Spirent GSS7000)模拟终端行为并量化切换时延;防爆参数检测装置(Ex检测仪)验证隔爆外壳完整性;环境试验箱(温湿度/振动复合型)模拟矿井极端条件;EMC测试系统(含接收机、天线及暗室)检测辐射骚扰与抗扰度;此外还需便携式场强仪、声压计及备用电源负载测试仪等辅助设备。
采用实地测试与实验室验证结合的三阶法:第一阶段在模拟矿井巷道中布设测试点,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场强分布、切换成功率等动态数据;第二阶段在EMC实验室进行GB/T 17626系列标准抗扰度试验(包括静电、浪涌、射频干扰);第三阶段执行破坏性安全测试,如隔爆面压力试验(1.5倍设计压力维持10min)和故障注入测试(模拟基站宕机后的系统自愈能力)。所有数据通过专用软件(如TEMS Investigation)实现三维可视化分析。
检测严格依据四大类标准体系:1) 国标强制规范:GB 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T 15279《矿用通信产品通用技术条件》;2) 行业标准:AQ 2034《煤矿用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5《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3) 国际参考:IEC 60079系列防爆标准及ETSI EN 300 328无线设备规范;4) 企业标准:系统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协议(如基站发射功率≤500mW,备用电源支持≥4小时续航)。检测报告需明确标注符合性结论及偏离项整改路径。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