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敏性检测:守护健康,识别潜在过敏风险
致敏性,是指某种物质经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或类似物质时产生过度、有害炎症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致敏性检测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产品(尤其是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日用化学品、纺织材料、化工原料等)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以在产品上市前或原料使用前,有效识别和评估其潜在的致敏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降低浓度、改变配方、添加警示标签或禁用高风险成分),最大限度地预防因接触致敏原而导致的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核心检测项目
致敏性检测的核心在于评估物质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体内动物试验: 历史上是评估致敏性的金标准,通过模拟人体暴露途径(主要是皮肤),观察动物是否产生致敏反应。常见项目有:
- 豚鼠最大值试验 (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 GPMT)
- 局部封闭涂皮试验 (Buehler Test)
- 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 (Local Lymph Node Assay, LLNA)
2. 体外替代方法(非动物试验): 随着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动物试验)的推广和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外方法被开发和应用,用于评估致敏性的不同关键事件(Key Events)。主要项目有:
- 致敏原关键事件1 (KE1): 评估物质与皮肤蛋白(主要是半胱氨酸)发生共价结合的能力(肽反应性)。
- 直接肽反应性试验 (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 DPRA)
- 氨基酸衍生物反应性试验 (Amino Acid Derivative Reactivity Assay, ADRA)
-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 - 肽反应性 (h-CLAT - Peptide Reactivity, 但h-CLAT主要评估KE3)
- 致敏原关键事件2 (KE2): 评估物质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皮肤主要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如释放警报素)的能力。
- 角质形成细胞活化试验 (KeratinoSens™)
- LuSens 试验
- IL-18报告基因试验 (IL-18 Luciferase Assay)
-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 (h-CLAT - 部分指标也反映KE2)
- 致敏原关键事件3 (KE3): 评估物质诱导皮肤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哨兵”)激活和成熟(如表面标志物CD86/CD54表达上调)的能力。
-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 (h-CLAT - 核心检测KE3)
- U937细胞系活化试验 (U-SENS™)
- 树突状细胞活化试验 (DC-based assays)
- 综合性/预测性模型: 整合多个体外试验数据,结合计算机模型(QSAR)进行整体致敏潜力预测。
关键检测仪器
致敏性检测涉及多种精密仪器,根据具体试验方法有所不同:
1. 细胞培养相关:
- 生物安全柜 (Biosafety Cabinet): 提供无菌操作环境。
- 二氧化碳培养箱 (CO2 Incubator): 维持细胞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
- 倒置显微镜 (Inverted Microscope): 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
- 超净工作台 (Laminar Flow Hood): 用于非生物危害的无菌操作。
- 细胞计数仪 (Cell Counter): 自动化计数细胞。
2. 分子/生化分析相关:
- 酶标仪/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 (Microplate Reader / Multimode Plate Reader): 检测吸光度(OD)、荧光(FL)、化学发光(CL)、时间分辨荧光(TRF)、荧光偏振(FP)等信号。这是体外试验(如KeratinoSens, LuSens, h-CLAT, ADRA, IL-18报告基因)的核心仪器。
- 高效液相色谱仪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用于DPRA等肽反应性试验中,分离和定量分析反应后的肽和物质。
- 质谱仪 (Mass Spectrometer, MS): 常与HPLC联用(LC-MS),用于复杂基质中反应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er): 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如h-CLAT中的CD86/CD54),是评估树突状细胞活化的金标准仪器。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Real-Time PCR System): 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KeratinoSens, LuSens中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
3. 样品处理与储存:
- 精密天平 (Analytical Balance)
- 移液器 (Pipettes): 单道、多道、电子移液器。
- 涡旋混合器 (Vortex Mixer)
- 离心机 (Centrifuge)
- 恒温水浴锅/干浴器 (Water Bath / Dry Bath)
- 超低温冰箱 (Ultra-Low Temperature Freezer)
4. 数据分析与报告:
-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如GraphPad Prism, R, 仪器配套软件)。
常用检测方法
致敏性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替代法两大类:
1. 体内动物试验方法:
- 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 (LLNA): 当前体内主要方法。通过测量小鼠耳部暴露受试物后,引流淋巴结中增殖T细胞的量(通常通过³H-胸苷掺入或BrdU标记法检测)来定量评估致敏能力。相比于豚鼠法,使用动物数量更少,终点客观。
- 豚鼠最大值试验 (GPMT) 和 Buehler试验: 传统方法。通过皮内注射(GPMT)或局部涂抹(Buehler)进行诱导,间隔一段时间后,在另一部位(通常为未处理过的皮肤)进行激发接触,观察红斑、水肿等皮肤反应强度并进行评分分级。
2. 体外替代试验方法 (OECD 已接受指南):
- 直接肽反应性试验 (DPRA - OECD TG 442C): 评估KE1。测量受试物与模型肽(含半胱氨酸或赖氨酸)在生理条件下共价结合的程度,通过HPLC-UV检测游离肽的减少量。
- 氨基酸衍生物反应性试验 (ADRA - OECD TG 442D): 评估KE1。原理类似DPRA,但使用荧光标记的氨基酸衍生物(半胱氨酸和赖氨酸衍生物),通过荧光检测反应程度。
- 角质形成细胞活化试验 (KeratinoSens™ - OECD TG 442D): 评估KE2。利用转基因人角质形成细胞系,该细胞系在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控制下表达荧光素酶基因。致敏原会引起细胞内Nrf2-ARE通路激活,导致荧光素酶表达增加,通过检测荧光信号评估致敏潜力。
-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 (h-CLAT - OECD TG 442E): 主要评估KE3(也部分反映KE2)。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或U937),暴露受试物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CD86和CD54表达的上调程度。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