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体与针柄连接牢固度检测: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在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注射针、针灸针、缝合针等涉及尖锐穿刺器械的生产和使用中,针体与针柄(或针座)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性能指标。这一连接的失效,如针体在操作过程中意外脱落、弯曲或断裂,不仅会导致医疗操作失败,更可能造成严重的患者伤害(如针体残留在组织内或血管中)以及潜在的医源性感染风险。因此,建立科学、严格且可靠的针体与针柄连接牢固度检测体系,是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控制、产品注册上市前评价以及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督的核心环节。该检测旨在评估连接部位在模拟临床使用条件下承受轴向拉力、扭转力、弯曲疲劳等机械应力的能力,确保其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始终保持完整性和可靠性。
检测项目
针体与针柄连接牢固度的检测主要包含以下几类关键项目:
- 抗拉强度测试(Axial Pull-Off Strength Test):评估连接处抵抗沿针体轴线方向拉伸力的能力,防止针体被拔出。
- 抗扭强度测试(Torsional Strength Test):评估连接处抵抗扭转力的能力,模拟针体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旋转力矩。
- 抗折弯/弯曲疲劳测试(Bending/Bending Fatigue Test):评估连接处在反复或单次弯曲应力作用下的抗断裂或变形能力,模拟针体在穿透组织时可能遇到的侧向力。
- 连接处密封性测试(Seal Integrity Test)(若适用):对于带腔的针(如注射针),还需检测连接处是否能有效防止液体泄漏。
- 使用模拟测试(Simulated Use Test):在模拟临床实际操作条件下,对连接牢固度进行综合性评估。
检测仪器
进行上述检测需要专门的精密力学测试设备:
- 万能材料试验机(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UTM):这是核心设备,配备精确的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于进行抗拉强度测试和抗折弯测试。需要专用的夹持工装(如针柄夹具和针体夹具)来确保施力方向准确且不损伤样品。
- 扭力测试仪(Torque Tester):用于测量施加在针体或针柄上的扭转力矩及其导致的旋转角度,以评估抗扭强度。
- 弯曲疲劳试验机(Bending Fatigue Tester):用于对连接处施加规定次数和幅度的反复弯曲应力,评估其抗疲劳性能。
- 泄漏测试仪(Leak Tester):用于评估带腔针连接处的密封性,常用方法如正压法、负压法或染料渗透法。
- 精密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投影仪、显微镜等,用于测量样品尺寸、观察连接处结构和检测后的变形或损坏情况。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
- 抗拉强度测试:
- 将针柄牢固夹持在试验机的固定夹具上。
- 将针体(或测试棒)夹持在移动夹具上。
- 以规定的恒定速度沿针体轴线方向施加拉力。
- 持续加载直至连接失效(针体被拔出或针体/针柄断裂)或达到规定的力值要求。
- 记录最大拉力值。
- 抗扭强度测试:
- 固定针柄。
- 对针体施加旋转力矩,通常旋转规定角度(如90°或180°)或直至连接失效。
- 记录最大扭矩值。
- 抗折弯/弯曲疲劳测试:
- 固定针体。
- 在距离连接处规定距离的点(如距针尖3mm处)施加垂直于针体轴线的力,使其弯曲至规定角度(如15°, 25°, 45°)或循环弯曲规定次数。
- 观察连接处是否断裂、松动或出现永久变形。
- 密封性测试:根据标准要求,向针腔内施加规定压力或真空,保持规定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或气泡产生。
检测标准
针体与针柄连接牢固度的检测需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主要标准包括:
- ISO 7864:2016 Sterile hypodermic needles for single use - 这是国际通用的主要标准,详细规定了注射针的各项性能要求,包括针管与针座连接的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测试方法及最低要求。
- GB 15811-2016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 中国国家标准,技术内容基本等同于ISO 7864,对针管与针座的连接牢固度(抗拉、抗扭)有明确要求和试验方法。
- YY/T 0296-2013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 识别色标 - 虽然主要规定色标,但也引用了连接强度的要求。
- GB/T 18457-2015 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 - 规定了针管的性能要求,部分内容涉及针管与附件(如针座)的连接。
- 相关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特定产品(如针灸针、缝合针)的指导原则中,通常也包含对连接牢固度的具体要求。
- 企业标准:制造商在产品注册和质量控制中制定的更为详细的内控标准,其要求通常严于或等同于上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综上所述,针体与针柄连接牢固度的检测是一个涉及多项目、需依赖精密仪器、严格执行标准方法的系统性工作。它对于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防止因连接失效造成的医疗事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制造商、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并严谨实施。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