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埋件抗拔力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4 17:35:00 更新时间:2025-07-13 17:35:0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4 17:35:00 更新时间:2025-07-13 17:35:0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后置埋件作为建筑幕墙、设备支架等关键结构的锚固元件,其抗拔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此类埋件通常在混凝土硬化后植入,通过化学胶粘或机械膨胀原理实现锚固。抗拔力检测旨在验证埋件在承受垂直拉力时的极限承载能力,防止因锚固失效导致的脱落风险。该检测贯穿于设计验证、施工验收及定期维护全过程,尤其在高层建筑、桥梁等对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敏感的结构中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可精准评估埋件与基材的协同工作性能,为工程安全提供量化保障。
后置埋件抗拔力检测涵盖核心性能指标与关联参数:
1. 极限抗拔承载力:埋件从基材中拔出时的最大拉力值;
2. 位移变形监测:加载过程中埋件滑移量与荷载的对应关系曲线;
3. 破坏模式分析:区分胶体失效、混凝土锥体破坏或钢材屈服等形态;
4. 设计荷载验证:在1.5-2倍使用荷载下检验长期稳定性;
5. 环境适应性:高温、冻融或腐蚀环境后的承载力衰减评估。
精准检测需依托专业设备系统:
• 液压千斤顶系统:提供200kN-1000kN可控拉力,配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误差≤±1%);
• 位移测量装置:激光位移计或电子百分表(分辨率0.01mm),实时记录埋件位移;
• 反力支撑架:刚性三角架或门式框架,确保施力轴线与埋件垂直;
• 数据采集仪:同步整合荷载、位移数据并生成F-S曲线;
• 裂缝观测仪:20倍放大镜或数字显微仪,捕捉混凝土表面微裂缝。
执行流程严格遵循分级加载原则:
1. 预加载调试:施加10%设计荷载消除安装间隙;
2. 阶梯式加载:按极限荷载的20%/级逐级增压,每级持荷5分钟;
3. 持续加载阶段:达80%预测极限值后,切换连续加载(1-2kN/s速率);
4. 破坏判定:当位移量突增或荷载下降15%时终止试验;
5. 残余强度测试:对未完全破坏试件进行二次加载,评估损伤影响。
国内外主要技术规范体系:
• 中国国标: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规定现场抽检量≥1‰且不少于5件;
• 欧洲规范:ETAG 001要求基于95%置信度统计评估特征抗拔力;
• 美国标准:ACI 355.2-19明确位移量≤0.5mm时的临界荷载为验收基准;
• ISO国际标准:ISO 16276-3规范腐蚀环境下的加速老化测试程序;
• 数据判据:实测极限值需≥1.5倍设计值,且不得出现脆性剥离破坏。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