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索)轴向变形检测
锚杆(索)作为岩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支护结构,其轴向变形特性直接反映了锚固系统的工作状态与承载能力。轴向变形检测的核心目标在于实时监测锚杆(索)在服役期间或受荷条件下的轴向伸缩量及其变化规律,评估其是否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是否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屈服,进而判断锚固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检测对预防锚固失效、优化支护设计、保障工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轴向变形的精准测量,工程师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结构健康诊断和预警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主要检测项目
锚杆(索)轴向变形检测的核心项目通常包括:
- 弹性变形监测: 测量锚杆(索)在弹性范围内受力后产生的可恢复性轴向伸长或缩短。
- 塑性变形监测: 检测锚杆(索)在超过屈服强度后产生的不可恢复的永久性轴向变形。
- 总变形量监测: 记录锚杆(索)从初始状态到特定时间点或特定荷载下的总轴向位移量。
- 变形速率监测: 观测单位时间内轴向变形的变化量,用于判断其稳定性(如是否出现加速变形等危险信号)。
核心检测仪器
实现高精度、连续或定期的轴向变形测量,主要依赖以下先进仪器:
- 振弦式锚索测力计/位移计:
- 原理:通过测量内置振弦的固有频率变化,换算成锚索的轴向力变化,结合锚索的弹性模量和截面面积可间接计算其轴向变形量(F = k * ΔL)。部分型号直接集成位移测量功能。
- 特点:精度高(通常优于0.1% FS)、长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自动化采集。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
- 光纤光栅(FBG)传感器:
- 原理:锚杆(索)的轴向变形导致粘贴或埋入其中的光纤光栅波长发生漂移,通过解调波长变化量即可精确得到变形量。
- 特点:精度极高(微应变级)、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可分布式测量、适用于长期健康监测。尤其适合在恶劣环境或需要多点密集监测的场景。
- 机电式位移传感器(如LVDT, 拉线式位移计):
- 原理:通过机械结构将锚杆(索)的轴向位移线性转换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或电阻变化)。
- 特点:量程大、安装相对直接、成本较低。常用于施工期监测或需要较大量程的场合,长期稳定性需关注。
- 千分表/百分表(机械式):
- 原理:通过机械接触和齿轮放大原理直接读取微小位移。
- 特点:简单、直观、低成本,常用于短期、静态的现场抽检或实验室标定。精度较高,但需要人工读数,难以实现自动化连续监测。
常用检测方法
根据传感器安装方式和监测需求,主要方法有:
- 表面安装法:
- 将传感器(如LVDT、拉线位移计、千分表支座)直接安装在锚杆(索)外露的自由段端部或专门设计的测量基准架上,测量其相对于不动点的位移。
- 步骤:清理安装面 → 安装固定支座(基准点)→ 安装传感器本体 → 连接数据采集仪 → 初始值归零/记录 → 开始监测。
- 优点:安装直观,便于维护和校准。
- 缺点:易受环境(温度、湿度、碰撞)影响,保护要求高;测量的是自由段端部相对于基准点的总位移,可能包含锚固段位移以外的因素(如承压板变形、垫墩沉降)。
- 埋入式/内置法:
- 将传感器(主要为振弦式或FBG传感器)在锚杆(索)安装过程中或制造时直接固定在杆体(或钢绞线)上,或集成在锚具、测力计中。
- 步骤:传感器预安装/标定 → 随锚杆(索)体一起放入钻孔 → 注浆/张拉 → 连接引出线至采集箱 → 建立初始读数。
- 优点:测量结果直接反映杆体(索)本身的真实应变/变形,受外部环境影响小,长期稳定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监测。
- 缺点:安装复杂,成本较高,一旦损坏难以维修更换。
- 分布式光纤测量法(针对FBG):
- 将光纤紧密绑扎或嵌入在整根锚杆(索)上或沿钻孔布设,形成连续的感测网络。
- 步骤:光纤布设(粘贴/绑扎/埋入)→ 熔接连接 → 解调仪连接与调试 → 采集空间连续的应变分布 → 通过积分计算轴向变形。
- 优点:可获得全长范围内的变形分布,空间分辨率高,非常适合研究锚固机理和定位潜在问题点(如脱粘、断裂)。
- 缺点:安装工艺复杂,成本高,对光纤保护要求极高,数据分析相对复杂。
关键注意事项:
- 温度补偿: 温度变化会导致材料热胀冷缩,产生“虚假变形”。绝大多数传感器(尤其是振弦式和FBG)需要同步测量温度,并在数据处理时进行温度补偿修正。
- 初始值设定: 必须在锚杆(索)安装完成、施加初始预应力(如有)并稳定后设定“零点”或读取初始值。
- 保护措施: 外露传感器、线缆、基准点需做好防撞、防水、防尘、防破坏的保护。
- 校准与验证: 传感器安装前后应进行标定或验证。定期(特别是长期监测项目)进行校准检查。
- 杆体(索)偏心影响: 确保传感器安装位置与锚杆(索)轴线平行,避免因偏心受力导致的测量误差。
相关检测标准
锚杆(索)轴向变形检测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评价需遵循国家、行业或地方相关标准规范,主要包含:
- GB/T 38143-2019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中国国家标准,对岩土锚杆(索)的设计、施工、试验和监测(包括变形监测)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规定。
- 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建筑行业标准,对基坑工程中锚杆(索)的验收试验和监测(位移监测)有明确要求。
- 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规定了边坡工程中锚杆(索)的监测内容和方法,包括位移监测。
- JTG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及配套施工规范: 涉及公路边坡、挡墙中锚固工程的监测要求。
- SL 377-2007 《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水利行业标准,包含对锚杆(索)的变形监测要求。
- ASTM D4435 / D4435M - 13(2020) Standard Practice for Rock Bolt Monitoring by the Pull Test Method: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虽然主要针对拉拔试验,但包含了位移测量的方法。相关传感器校准标准(如ASTM E251)也常被参考。
这些标准通常规定了监测目的、监测项目、仪器选择要求、安装方法、监测频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要求以及结果评价准则,是确保检测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的设计文件、合同要求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