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5 15:13:12 更新时间:2025-07-14 15:13:1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5 15:13:12 更新时间:2025-07-14 15:13:1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人体手部皮肤表面天然存在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条件致病菌或暂驻菌群。这些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成为交叉感染或产品污染的重要源头。因此,定期或规范地对操作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手部表面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是评估手部清洁消毒效果、监控卫生状况、验证卫生程序有效性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获得的数据,为制定和改进手卫生规范、提升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检测的核心项目为人工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具体是指附着在人体双手皮肤表面(通常指经特定清洁或消毒程序后,或日常状态下)的、在特定培养条件下(通常为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0-35℃需氧培养48±2小时)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菌落数量。结果通常以每平方厘米手部表面积所含的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cm²)表示。该指标综合反映了手部表面需氧或兼性厌氧的嗜中温细菌的存活数量,是评价手部卫生洁净度的最常用和最关键的微生物学指标。
进行人工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检测需使用以下主要仪器与材料: 1. 无菌采样耗材: - 无菌一次性手套: 供采样人员佩戴,避免自身手部污染样品。 - 无菌棉拭子或特定设计的取样海绵/布: 用于涂抹法采样。棉拭子需配备含中和剂(如0.1%蛋白胨、0.85%生理盐水或D/E中和肉汤等)的无菌洗脱液试管。 - 一次性无菌薄膜接触皿(RODAC Plate): 内含标准平板计数琼脂(Plate Count Agar, PCA)或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 TSA),琼脂表面凸起,专用于接触印压法采样。 - 无菌镊子。 2. 培养设备: - 恒温培养箱: 温度设定在30-35℃,精度±1℃。 3. 稀释与接种设备: - 无菌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及无菌吸头。 - 无菌生理盐水(0.85% NaCl)或磷酸盐缓冲液(PBS)。 - 无菌平皿(直径90mm)。 4. 培养基: - 平板计数琼脂(PCA)或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 用于倾注或涂布培养。 5. 计数工具: - 菌落计数器(手动或自动)。 - 放大镜。 6. 消毒与防护用品: - 75%乙醇或其他适宜消毒剂。 - 酒精灯。 - 生物安全柜或洁净工作台(推荐使用,尤其是处理样品时)。
人工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标准方法: 1. 涂抹法(Swab Method): - 采样区域标记: 使用无菌模板或测量尺,在受检者单手掌心及五指指尖区域(通常合计约30 cm²)划定标准采样面积。 - 采样操作: 采样人员佩戴无菌手套,用无菌镊子取无菌棉拭子(或海绵/布),蘸取适量含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确保湿润但不滴落)。在标记区域内,用力且均匀地往返涂抹采样表面(包括指缝、甲沟等易忽略部位),同时缓慢转动棉拭子,确保整个棉头充分接触皮肤。涂抹时间通常为30秒至1分钟。将采样后的棉拭子头部剪断或直接放入原洗脱液试管中(若使用海绵/布,则放入含洗脱液的无菌袋/瓶中)。 - 洗脱与稀释: 在试管/袋/瓶内充分振荡(或使用均质器)一定时间(如1-2分钟),使微生物洗脱至液体中。根据预估的菌落数量,可能需要进行系列10倍稀释。 - 倾注培养: 取适量(通常1mL)洗脱液或稀释液,加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约15-20mL冷却至45-50℃的PCA或TSA培养基,轻轻旋转平皿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2小时。 - 菌落计数: 培养结束后,计数平皿上所有肉眼可见的菌落(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 CFU之间的平板计数)。 2. 接触印压法(Contact Plate / RODAC Plate Method): - 准备接触皿: 取出无菌的RODAC接触皿(琼脂表面凸起且无菌、平整、无冷凝水)。 - 采样操作: 采样人员佩戴无菌手套,从包装中取出接触皿,将其凸起的琼脂表面轻轻、均匀地按压在受检者单手的整个掌面(包括手指和指缝),施加稳定压力(通常1公斤左右),确保琼脂与皮肤充分接触约5-10秒钟。避免在琼脂表面滑动。 - 培养: 将接触皿盖好,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2小时。 - 菌落计数: 培养结束后,直接计数琼脂表面上生长出的所有菌落。接触皿法通常无需稀释,结果直接以每个接触皿(代表特定面积,通常是25 cm²)的菌落数(CFU/plate)表示,可换算为CFU/cm²。
人工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和结果判定需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或国际指南。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1. 中国国家标准: -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该标准附录C规定了“手(或皮肤)消毒效果鉴定试验”方法(主要采用涂抹法),并对手部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总数限值有明确要求(例如:卫生手消毒后≤10 CFU/cm²;外科手消毒后≤5 CFU/cm²)。这是国内医疗、卫生用品行业最常引用的标准之一。 - GB 14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 虽然主要针对餐具,但其附录D“手部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也可作为食品从业人员手部卫生检测的参考。 2. 国际标准: - ISO 18593:2018 《食物链微生物学 - 表面采样水平方法》: 该国际标准详细规定了包括手部在内的各种表面的采样方法(如棉拭子法、接触板法),适用于食品加工环境,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方法标准。 -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保健手卫生指南中,对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监测方法和标准(如手术前手消毒后<5 CFU/cm²)提供了权威建议。 结果判定依据: 最终的检测结果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所遵循的标准来判定是否合格。例如: - 医疗领域(外科洗手/手消毒后):常参考GB 15979或WHO标准(≤5 CFU/cm²)。 - 食品加工行业:不同国家或企业内控标准可能不同,常见的要求是清洁操作前手部<100 CFU/cm²,消毒后<10 CFU/cm² 或更低,具体需依据HACCP计划和相关法规要求。
注意事项: 采样前应确保受检者已完成规定的洗手/消毒程序并待其干燥;采样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环境或采样人员造成的污染;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如培养基验收、空白对照、环境监测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