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酸碱汗渍色牢度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7 01:09:11 更新时间:2025-07-16 01:09:1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7 01:09:11 更新时间:2025-07-16 01:09:1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纺织品质量评价体系中,色牢度是衡量织物色泽稳定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使用寿命和消费者满意度。其中,耐汗渍色牢度尤为重要,它模拟人体汗液对织物颜色的影响。人体汗液成分复杂,不仅含有水分、盐分,还因个体差异(如饮食、健康状况)及运动状态等因素呈现不同的酸碱度(pH值)。因此,单纯的“耐汗渍色牢度”概念已不能满足精确评估的需求,专业的“耐酸碱汗渍色牢度检测”应运而生。该检测项目专门评估纺织品在接触酸性(pH≈5.5)和碱性(pH≈8.0)人工模拟汗液后,其自身颜色变化(变色)及对相邻织物颜色沾染(沾色)的抵抗能力,是衡量服装(尤其是贴身内衣、运动服、夏季服装)、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质量与安全性能的核心项目之一。
耐酸碱汗渍色牢度检测的核心项目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 耐酸汗渍色牢度: 测试纺织品在模拟酸性汗液(通常调整pH值至5.5 ± 0.2)作用下的颜色稳定性。
2. 耐碱汗渍色牢度: 测试纺织品在模拟碱性汗液(通常调整pH值至8.0 ± 0.2)作用下的颜色稳定性。
对于每一项(酸/碱),最终评价包含两个结果:
* 变色牢度等级: 评估被测纺织品本身颜色的变化程度。
* 沾色牢度等级: 评估被测纺织品在汗液作用下对相邻标准贴衬织物(通常是多纤维布或单纤维布)造成的颜色沾染程度。
最终报告需分别报告酸汗渍变色、酸汗渍沾色、碱汗渍变色、碱汗渍沾色四个等级结果。
进行耐酸碱汗渍色牢度检测,通常需要以下关键仪器设备:
1. 汗渍色牢度测试仪(或汗渍牢度架): 核心设备,用于将被测织物与贴衬织物组合后置于规定压力的夹板中。常见的类型有AATCC汗渍测试仪(不锈钢板+弹簧夹)或满足ISO标准要求的类似装置(如带矩形压板的汗渍架)。其作用是在试样处于规定压力下时,将其浸入人工汗液中。
2. 恒温烘箱: 用于在规定的温度(通常为37°C ± 1°C,模拟人体温度)下对浸渍汗液后的组合试样进行保温处理。
3. 评级用光源箱: 配备标准光源(如D65日光光源)的观察箱,用于在统一、稳定、无眩光的照明条件下,由专业评级人员对照标准灰卡对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进行评级。这是保证评级结果客观准确的关键设备。
4. 标准灰卡: 包括评定变色用的灰色样卡(GB/T 250 / ISO 105-A02)和评定沾色用的灰色样卡(GB/T 251 / ISO 105-A03)。灰卡提供了从5级(最好)到1级(最差)的标准对比等级。
5. 人工汗液配制设备: 包括精密天平(称量化学试剂)、pH计(精确测量和调整汗液pH值)、容量瓶、烧杯等。
6. 标准贴衬织物: 符合标准规定的多纤维贴衬布(包含多种纤维条带,如DW型)或单纤维贴衬布(如棉、羊毛、粘胶、锦纶、涤纶、腈纶、丝等),用于评估沾色。
耐酸碱汗渍色牢度的主流检测方法主要依据国际(ISO)、美国(AATCC)和中国(GB/T)等标准,核心步骤基本一致:
1. 试样准备: 按规定尺寸裁剪被测织物和标准贴衬织物。将试样正面与一块或多块贴衬织物贴合。通常,多纤维贴衬布只需一块与试样贴合;若使用单纤维贴衬,则需将被测织物夹在两块相同(或规定)的单纤维贴衬之间。
2. 配制人工汗液: 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配方和浓度,配制酸性(pH≈5.5)和碱性(pH≈8.0)人工汗液。常见成分包括L-组氨酸盐酸盐、氯化钠、磷酸氢二钠或乳酸等。必须用pH计精确调整pH值至规定范围。
3. 浸渍: 将准备好的组合试样完全浸没在相应的酸汗液或碱汗液中,确保均匀润湿(通常需30分钟,期间不时搅拌并压挤试样)。
4. 沥干与加压: 将浸渍好的组合试样取出,沥去多余汗液(或按规定方式挤压),然后平放在汗渍测试仪的夹板中,施加规定压力(如AATCC要求12.5 kPa)。
5. 保温处理: 将装有试样的汗渍测试仪置于已预热至37°C ± 1°C的恒温烘箱中,保温处理规定时间(通常为4小时或按标准规定)。
6. 干燥: 取出试样夹板,打开并分开组合试样。将被测织物和贴衬织物在室温(<60°C)下悬挂晾干或平铺干燥,避免直接热源。
7. 评级: 在标准光源箱下,使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0)评估被测干燥织物与原样的颜色差异(变色等级)。使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251)评估贴衬织物与被沾污原样的颜色差异(沾色等级)。评级需由经过培训的评级员进行。
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的耐酸碱汗渍色牢度检测标准主要包括:
1. ISO 105-E04:2013 (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E04: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是全球最通用的基础标准之一。
2. AATCC TM15-2022 (Colour Fastness to Perspiration):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的标准,在北美及全球广泛使用,方法细节与ISO略有差异。
3. GB/T 3922-20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中国国家标准,等效采用ISO 105-E04。这是中国国内进行该项检测的强制性或推荐性依据。
4. JIS L 0848:2004 (耐汗試験方法): 日本工业标准。
5. DIN EN ISO 105-E04: 德国采用的欧洲标准,等同于ISO 105-E04。
这些标准在测试原理(模拟酸/碱汗液、加压保温、评级)、汗液配方、试样组合方式、加压条件、处理温度和时间、评级方法等核心内容上高度一致或等效,但在具体操作细节(如汗液pH值精确范围、添加剂、处理时间、压力值、干燥方式等)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执行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所选用标准的具体条款进行操作。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