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9 19:34:25 更新时间:2025-07-18 19:34:2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9 19:34:25 更新时间:2025-07-18 19:34:2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海水、河口及海产品中的嗜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发全球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主要通过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海产品(如贝类、甲壳类、鱼类)传播。由于其致病性强,且在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检测工作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餐饮等多个环节,是风险监测、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特定的检测项目、专业的检测仪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严格的判定标准。可靠的检测结果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重要依据。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核心目标通常是:
1. 定性检测: 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副溶血性弧菌。
2. 定量检测: 测定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活菌数量(通常以菌落形成单位CFU/g或CFU/mL表示),评估污染程度。
3. 毒力因子检测: 鉴定分离株是否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或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这些毒力因子与其致病性高度相关。检测致病性菌株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4. 血清学分型: 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如常见的O3:K6型等),有助于追踪污染源和暴发溯源。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依赖于一系列实验室仪器设备:
1. 样品前处理设备: 均质器(拍打式或旋转刀式)、无菌操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移液器、涡旋振荡器等。
2. 培养与分离设备: 恒温培养箱(用于不同温度培养,如35-37°C,选择性增菌)、恒温水浴锅(用于特定温度增菌)、微生物自动接种仪(可选)。
3. 培养基与试剂: 碱性蛋白胨水(APW)、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Vibrio)等选择性或特异性培养基。
4. 生化鉴定设备: 传统生化鉴定管/卡(如API 20E系统)或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如VITEK 2 Compact, BD Phoenix, MicroScan WalkAway)。
5. 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 PCR仪(进行常规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基因靶标,如toxR, tlh, tdh, trh)、核酸提取仪、电泳仪及凝胶成像系统(用于PCR产物分析)。
6. 血清学检测设备: 载玻片、接种环、诊断血清。
7. 菌落计数设备: 菌落计数器(手动或自动)。
8. 安全设备: 生物废弃物灭菌设备(高压灭菌锅)。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应用较少):
1. 传统培养法(“金标准”方法):
原理: 利用副溶血性弧菌的嗜盐特性及其在特定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和生化反应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典型流程:
- 前增菌: 将样品接种到碱性蛋白胨水(APW)中,在35-37°C培养6-8小时或过夜,使受损菌体复苏并促进目标菌生长。
- 选择性分离: 取适量增菌液划线接种于TCBS琼脂平板(副溶血性弧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为蓝绿色菌落)或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通常为紫色菌落),在35-37°C培养18-24小时。
- 初步鉴定: 挑取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应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嗜盐性试验(在0% NaCl不生长/微弱生长,在3%、6%、8%、10% NaCl中生长,尤其在3%和6%生长良好)。
- 纯化与生化鉴定: 挑取纯菌落进行一系列生化试验(如蔗糖发酵试验、VP试验、明胶液化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等)或使用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确认。
- 定量(MPN法): 若需定量,通常采用最可能数法(MPN法)。将样品匀液进行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或5管APW进行增菌,然后按定性方法对阳性管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查MPN表得出结果。
- 毒力检测(可选): 对确认的分离株进行PCR检测tdh和trh基因。
- 血清学分型(可选): 用特异性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分型。
特点: 结果可靠,可作为法定依据;但耗时长(通常需3-5天),操作步骤繁琐,依赖人员经验。
2.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为PCR法):
原理: 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的基因片段(如种属特异基因toxR或tlh),以及毒力基因tdh和trh。
典型流程:
- 样品处理与核酸提取: 样品可直接处理或经短时间增菌后,提取总DNA。
- PCR扩增: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常规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可同时实现定性和相对定量(通过Ct值判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 结果分析: 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条带,或qPCR仪直接分析扩增曲线和Ct值。
特点: 快速(几小时出结果)、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直接检测毒力基因;但无法区分死菌活菌(除非结合前增菌或DNA酶预处理),对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成本相对较高。常作为培养法的有力补充或用于快速筛查、应急检测和毒力鉴定。
3. 免疫学方法: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磁珠分离(IMS)等,曾用于快速检测或富集,但因灵敏度、特异性或成本问题,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不如前两种方法普遍。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或国际的标准化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重要标准:
1. 中国国家标准 (GB):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