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20 23:00:34 更新时间:2025-07-19 23:00: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20 23:00:34 更新时间:2025-07-19 23:00: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桑蚕鲜茧作为丝绸产业的核心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生丝产量和品质。干壳量法是我国蚕茧收购中应用最广泛的分级检测方法,通过测定鲜茧茧壳的绝干重量(干壳量)来科学评估茧质优劣。该方法依据茧层干物质含量与丝胶溶解性、解舒率等关键缫丝指标的高度相关性,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在蚕茧流通环节,干壳量检测不仅是定价的核心依据(约占定价权重的70%),更是指导茧站分类收烘、优化缫丝工艺的基础。随着GB/T 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国家标准的实施,该方法在统一行业规范、保障公平交易、提升生丝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心检测项目为干壳量(绝干茧壳重),同时需配套检测以下关键指标:
1. 基本项目:鲜茧总重、鲜茧粒数、鲜茧壳重(剖茧后)、鲜蛹体重等原始数据采集。
2. 核心指标:干壳量(DCW)——单位粒数茧壳的绝干重量(克/粒),直接决定茧级。
3. 辅助指标:茧层含水率(通过烘前/烘后重量差计算)、茧层率(鲜茧壳重占鲜茧总重百分比)、上茧率(无疵茧占比)。
检测需配备以下专用设备:
1. 烘茧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控温精度±1℃,温度范围105-110℃),配备强制通风系统确保热风循环均匀。
2. 称量系统: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001g),配备防风罩和防震台。
3. 辅助工具:不锈钢剖茧刀、样品烘盘(带网孔铝盘)、干燥器(内置变色硅胶干燥剂)、样品分样器等。
4. 恒温设备:恒温恒湿室(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用于样品平衡处理。
依据GB/T 19113-2003标准执行五步操作流程:
1. 抽样与预处理:随机抽取鲜茧500g(约100-120粒),在恒温恒湿室平衡24小时。
2. 鲜茧剖验:纵向剖开茧壳,完整分离茧壳、蛹体及蜕皮,记录鲜茧壳总重(W₁)。
3. 烘燥处理:茧壳平铺于烘盘,置入105±2℃烘箱。首次烘燥120分钟后取出冷却称重(W₂),二次复烘30分钟至恒重(两次称重差≤0.01g)。
4. 干壳量计算:干壳量(g/粒)=恒重茧壳总重(W₃)/样本粒数。
5. 分级判定:根据干壳量值对照分级标准(如特级茧≥0.42g/粒,一级茧0.38-0.41g/粒),结合上茧率进行最终定级。
主要遵循三大类标准体系:
1. 国家标准:GB/T 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规定检测方法、仪器规格及分级阈值。
2. 行业规范:GH/T 1092-2014《桑蚕鲜茧》明确干壳量法在收购环节的应用细则。
3. 质量要求:干壳量允许误差≤0.02g/粒,含水率检测需符合GB 5009.3食品安全标准,检测环境须满足GB/T 6529纺织品调湿标准。
标准要求每批次检测样本不少于2个平行样,干壳量极差超过0.03g/粒时需重新检测,确保结果重现性RSD≤3%。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