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分布、峰值光强及光束角检测:光学产品性能的核心评估
在照明、显示、激光、光学传感以及众多依赖光源的应用领域,对光源或灯具的光学性能进行精确评估至关重要。其中,光强分布、峰值光强和光束角是三个相互关联、反映光源空间辐射特性的核心参数。光强分布描述了光源在各个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坎德拉,cd)变化情况,是理解光源照射范围、均匀性和指向性的基础。峰值光强则代表了该分布中发光强度的最大值,是衡量光源在特定方向(通常是光轴方向)上最亮程度的关键指标。光束角则是一个量化光源光束发散程度的角度参数,通常定义为光强分布中峰值光强50%(或10%)处两点之间的夹角,决定了光斑的大小和光线的集中程度。对这三个参数的准确检测,不仅是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性能认证(如能效标识、安全标准)的核心环节,也是优化照明设计、满足特定应用场景(如道路照明、舞台灯光、医疗手术照明、汽车前照灯)光照需求的根本依据。
核心检测项目
检测的核心目标聚焦于以下相互关联的参数:
- 光强分布: 测量光源在三维空间中各个角度(通常以C-γ或A-B坐标系表示)上的发光强度值(坎德拉, cd),并绘制成光强分布曲线或三维等光强图(配光曲线)。
- 峰值光强: 从测得的光强分布数据中,找出并确认发光强度的最大值(通常位于光轴方向,但也可能偏移)。
- 光束角:
- 50%光束角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 FWHM): 在包含峰值光强的平面内,发光强度降至峰值光强50%的两点之间的夹角。这是最常用的光束角定义,表征了主光束的宽度。
- 10%光束角: 发光强度降至峰值光强10%的两点之间的夹角,表征了光束的有效扩散范围或泛光范围。
相互关系: 光束角直接由光强分布曲线在特定强度阈值(50%或10%)下的角度跨度决定,而峰值光强是定义这些阈值的参考基准。
关键检测仪器
实现高精度测量的核心设备是:
- 分布光度计(Goniophotometer): 这是最全面和标准的仪器。
- 功能: 通过旋转被测光源或探测器,精确测量光源在整个三维空间(4π立体角)内各个方向的光强。
- 核心组件:
- 精密旋转机械结构: 通常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旋转轴(C轴和γ轴,或A轴和B轴),用于定位探测器或光源到任意角度。
- 高精度光度探测器: 通常配备经过V(λ)函数校正的光电二极管或硅光电探测器,用于测量光通量并转换为光强。
- 暗室环境: 测试必须在完全黑暗、无杂散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通常需要大型或小型暗室。
- 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控制转台运动、采集探测器信号、处理数据并生成报告。
- 类型: 主要分两类:光源旋转式 (被测光源在旋转台上旋转,探测器固定) 和 探测器旋转式 (探测器围绕固定光源旋转)。前者更常见于大型灯具测试。
- 成像光度计(Imaging Goniophotometer / Imaging Luminance & Colorimeter):
- 原理: 使用高分辨率的CCD或CMOS相机,结合鱼眼镜头或精密旋转机构,一次性或快速扫描测量一个平面或整个空间的光强分布和亮度分布。
- 优势: 测量速度快,可同时获得空间亮度/色度信息,适合复杂光源(如LED矩阵、显示屏)和现场测量。
- 局限: 绝对精度和动态范围可能略低于传统分布光度计,对镜头和校准要求极高。
- 高速光度探头: 用于测量动态或频闪光源的峰值光强和瞬时变化。
标准检测方法
测量流程遵循严格的标准,核心步骤如下:
- 设备校准: 这是所有测量的基础。必须使用标准灯对光度探测器和整个系统的空间响应、线性度进行严格的校准和溯源。
- 样品安装与定位: 将被测光源/灯具精确安装在分布光度计的转台中心,确保其光电中心与转台中心重合,光轴与转台的参考轴(通常是C=0°,γ=0°方向)对齐。
- 测试距离设定: 根据光源尺寸和测试标准要求(如“远场”条件:距离d ≥ 5~10倍光源最大尺寸),设置探测器与光源参考中心之间的距离。探测器距离不足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
- 数据采集:
- 传统分布光度计: 控制系统按预设的角度步长(如C轴每15°/30°,γ轴每1°/2.5°)旋转光源或探测器,在每个角度位置,探测器测量光通量Φ(流明, lm)。根据平方反比定律(I = Φ * d²),计算该方向上的光强I(cd)。
- 成像光度计: 通过拍摄一系列图像(固定光源旋转相机,或固定相机旋转光源),利用相机像素的响应和校准数据,直接反演出空间各方向的光强。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将采集到的所有角度-光强数据点整理成表格或数据库。
- 通过插值等方法,生成平滑的光强分布曲线(通常在包含光轴的主平面上,如C0-C180平面)。
- 在整个数据集中搜索并确定峰值光强(Imax)及其对应的角度。
- 在包含峰值光强的平面(或多个平面)的光强分布曲线上,找到光强值等于50% * Imax的两个角度点,其差值即为50%光束角(通常为主光束角)。同理可计算10%光束角(泛光光束角)。
- 生成三维等光强图(配光曲线图)、极坐标图或直角坐标图。
- 报告生成: 记录测试条件(设备型号、标准、距离、环境温度等)、原始数据、计算结果(峰值光强、光束角)、关键图表和结论。
遵循的核心检测标准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必须严格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 CIE 70: Measurement of Absolute Luminous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基础方法)
- CIE 121: The Photometry and Goniophotometry of Luminaires (最新综合标准)
- CIE S 025/E: Test Method for LED Lamps, Modules and Luminaires (针对LED的补充要求)
-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IEC 60529: 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 (IP Code) (涉及光束角定义)
- IEC 60598-1: Luminair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 (通用安全与光度要求)
- IEC 62722-1: Luminaire performance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性能要求)
- IEC 62722-2-1: Luminaire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