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内阻测量检测概述
直流内阻(DC Internal Resistance, DCIR)是评估电池、电源系统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元件在直流工作状态下的能量损耗和输出能力。内阻过高会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下降、温升加剧、电压跌落明显,进而影响设备的续航时间、功率输出及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因此,精确测量直流内阻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性能评估、状态诊断(如电池健康度SOH)以及系统设计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超级电容器、继电器触点、导线连接等多个领域。
主要检测项目
直流内阻测量检测的核心项目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单体电池/电芯直流内阻: 测量单个电池单元在特定荷电状态(SOC)和温度下的内阻,是评价电池一致性和基本性能的基础。
- 电池模组/包直流内阻: 测量由多个单体串联或并联组成的电池模组或整个电池包的总内阻,包含连接片、汇流排等带来的附加阻抗。
- 不同工况下的内阻: 考察在不同温度、不同SOC点(如满电、50% SOC、低电)、不同老化程度(循环后)下的内阻变化。
- 静态内阻 vs 动态内阻: 严格意义上的直流内阻通常指采用短时直流脉冲法测量的值(更接近静态),但有时也需要评估充放电过程中的动态内阻表现。
关键检测仪器
进行高精度直流内阻测量需要专门的仪器,常用的包括:
- 专业电池测试系统/直流内阻测试仪: 这类仪器是专为电池测试设计,具备精确的恒流源(可输出稳定的直流大电流脉冲)和高精度的电压采样模块(通常为四线制),能自动计算并显示内阻值。例如Arbin, Maccor, 新威, 蓝电等品牌的电池测试设备。
- 高精度数字万用表(DMM): 配合外部可编程直流电源或电子负载,采用四线法手动测量电流和电压,再计算内阻。适用于精度要求高但频次不高的场合,操作相对复杂。
- 毫欧计/微欧计: 专门用于测量低电阻的仪器,通常也采用四线法原理,部分型号具备直流内阻测量模式或脉冲模式。
- 电池内阻测试仪(手持式): 便携式设备,通常采用交流法(ACIR)或简化直流脉冲法,主要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筛选,精度通常低于专业测试系统。
核心要求: 电流源稳定且精度高(尤其是大电流脉冲时),电压采样分辨率高(通常需达到微伏级),采样速度快(能捕捉脉冲期间的瞬间电压变化),并支持四线制连接以消除引线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主流检测方法
直流内阻测量的标准方法是直流脉冲法(或恒流放电/充电法),其基本原理和步骤如下:
- 四线制连接: 使用两组导线分别连接被测对象(如电池正负极)。一对导线(电流线)用于施加测试电流,另一对导线(电压线)用于测量被测对象两端的电压。这有效消除了测试导线和接触点的电阻影响。
- 施加直流脉冲电流: 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在几秒到几十秒,更短如毫秒级脉冲可近似测量“瞬间”内阻),向被测对象施加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流脉冲 (I_test)。该电流值通常根据被测对象的额定容量(C)来确定,常见的有0.5C, 1C 或特定标准规定值(如IEC 61960规定为1I1)。放电脉冲(负电流)更常用。
- 测量电压变化: 在施加电流脉冲前瞬间(t0)测量开路电压V0,在电流脉冲稳定期间(t1)测量负载电压V1。高采样率的设备会记录整个电压变化曲线。
- 计算直流内阻(DCIR): 直流内阻 (Rdc) 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得出:
Rdc = | (V0 - V1) / I_test |
式中:V0为脉冲开始前的开路电压(OCV),V1为施加稳定电流I_test时的端电压。
关键点: 脉冲时间需足够短以避免SOC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又要保证电流和电压达到稳定状态;施加电流的大小要合适,过小则信噪比低,过大可能对被测电池造成损害或引发极化效应影响精度;严格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
相关检测标准
直流内阻测量需遵循相关国家、行业或国际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重要的标准包括:
- 国际标准:
- IEC 61960: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 - 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portable applications. (规定了便携式锂离子电池内阻测试方法,通常采用1kHz AC法,但附录也包含DC法指导)。
- IEC 62620: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 - 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us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工业用锂电池标准,会更详细规定DCIR测试方法)。
- IEC 62485-3: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battery installations - Part 3: Traction batteries. (牵引用电池安全标准,涉及内阻测试要求)。
- 中国国家标准(GB):
-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明确规定了动力蓄电池单体、模组和系统的直流内阻(DCIR)测试方法(放电法)、测试条件(温度、SOC点)和程序。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核心的电池测试标准之一。
- GB/T 31467.1/2/3-201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1/2/3部分》 - 包含对电池包和系统层级的内阻测试要求。
- GB 31241-2014: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 - 虽然侧重安全,但也可能涉及相关性能测试。
-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各大汽车制造商(如VDA, Ford, GM等)、电池制造商、检测机构通常会制定更详细的内控标准,规定具体的测试电流、脉冲时间、SOC点、温度点、稳定判据、合格限值等。
注意事项: 不同标准对测试方法的具体细节(如脉冲时长、电流大小、静置时间、SOC点选择)可能有差异,执行测试前必须明确依据的标准。
安全与注意事项
进行直流内阻测量,尤其是涉及大电流脉冲时,需特别注意安全:
- 确保测试设备、夹具和连接线能承受测试电流,避免过热或起火。
- 正确连接正负极,防止反接。
- 对电池进行测试时,确保电池处于安全状态(电压、温度正常),并在有安全防护措施的环境下进行。
- 遵循设备操作手册和安全规程。
- 测试大容量电池包时,电流极大(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安培),存在电击和电弧风险,务必由专业人员操作。
精确的直流内阻测量是评估储能元件性能的关键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仪器、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