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皮疹,部分患者可遗留持续性关节疼痛。CHIKV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国境口岸作为人员、货物和国际交通工具往来的枢纽,是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开展口岸蚊类携带CHIKV的监测与检测,对于早期预警、风险评估、精准防控输入性疫情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系统介绍国境口岸蚊类CHIKV检测的标准、方法、仪器及流程。
二、检测的重要性与目标
- 重要性:
- 监测病毒输入风险: 及时发现随入境交通工具或货物携带的蚊虫是否感染CHIKV。
- 评估本地传播潜力: 掌握口岸及周边地区媒介蚊虫的感染状况,评估本地传播风险。
- 指导防控措施: 为采取针对性灭蚊、疫情预警、旅行健康建议等提供科学依据。
- 履行国际卫生条例义务: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防止疾病国际传播。
- 目标:
- 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蚊虫样本中是否存在CHIKV核酸或病毒粒子。
- 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认和分析。
- 为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三、检测相关标准与规范
国境口岸蚊类CHIKV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法律效力:
- 国内标准:
- 《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规程》系列标准: 规定了口岸蚊类监测的总体要求、方法(包括采样点设置、采样方法、样本处理等)。
- SN/T 2770-2011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病毒检测方法》: 现行有效的专门针对国境口岸CHIKV检测的行业标准,详细规定了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和病毒分离的操作步骤、试剂、仪器和质量控制要求。
-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如BSL-2)及防护要求,所有涉及活病毒的操作必须在此标准框架下进行。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CHIKV属于第三类)的运输、保存、实验活动等有明确规定。
- 国际参考:
-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 如《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诊断指南》等,提供最新的诊断策略、方法学建议和质量保证框架。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原OIE)手册: 对虫媒病毒检测也有相关参考。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 如ISO/IEC 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
四、主要检测方法
- 分子生物学检测(核心方法):
- 原理: 检测病毒特异性核酸(RNA)。
- 方法:
-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经典方法。提取蚊虫样本总RNA,通过逆转录酶合成cDNA,再通过PCR扩增病毒特异性片段(如E1、nsP1等基因片段),通过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条带判断结果。优点: 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缺点: 需开盖进行电泳,污染风险略高,灵敏度低于实时荧光法。
-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 / qRT-PCR): 目前最常用、推荐的首选方法。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探针(如TaqMan探针)或荧光染料(如SYBR Green),实时监测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核酸的定量或定性检测。优点: 闭管操作,污染风险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定量;速度快(通常2-4小时出结果)。
- 关键点:
- 引物/探针设计: 针对CHIKV保守区域(如结构蛋白E1、E2或非结构蛋白nsP1、nsP4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需定期验证其有效性。
- 内参: 应设置内源性对照(如蚊虫管家基因Actin、RPS6等)以监测RNA提取质量和抑制物存在。
- 灵敏度与特异性: 通常可检测到极低拷贝数的病毒RNA,并能有效区分CHIKV与其他黄病毒(如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
-
病毒分离(金标准):
- 原理: 利用活的敏感细胞系(如C6/36蚊细胞、Vero E6猴肾细胞)或乳鼠脑内接种,从样本中分离出活的CHIKV。
- 方法: 将蚊虫样本研磨悬液接种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或接种乳鼠观察发病情况。分离到的病毒需通过免疫荧光(IFA)、RT-PCR或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 地位: 被认为是病毒检测的“金标准”,能获得活病毒用于分型、溯源、耐药性等深入研究。
- 局限性: 耗时长(通常需数天至数周)、成本高、操作复杂、生物安全要求极高(需在BSL-3实验室进行增殖后的操作),不适合作为口岸常规快速筛查的首选方法。主要用于阳性样本的确证、毒株特性研究或分子方法结果不明确时。
-
血清学检测(主要用于人或动物诊断,蚊类检测不常用):
- 原理: 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 IgG)。
- 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中和试验(PRNT)等。
- 在蚊类检测中的应用: 一般不适用于蚊虫样本的直接检测,因为蚊虫不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主要用于监测人群或特定动物宿主的感染率,间接反映传播风险。
五、检测仪器与设备
开展口岸蚊类CHIKV检测需要配备以下核心仪器设备:
-
样本前处理与保存:
- 低温冰箱: -20°C(短期保存样本)、-70°C或液氮(长期保存样本/病毒株)。
- 生物安全柜(BSC): II级A2或B2型(必备!)。所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样本匀浆、核酸提取、加样、病毒分离)必须在BSC内进行。
- 高速离心机(带生物安全转头): 用于样本、裂解液等的离心。
- 组织研磨器/匀浆器: 用于蚊虫样本的粉碎匀浆(需在BSC内使用)。
- 涡旋振荡器: 用于混匀样本和试剂。
-
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 / qRT-PCR):
- 核酸提取仪及配套试剂盒: 自动化提取蚊虫样本总RNA(推荐使用柱式法或磁珠法)。常用品牌:QIAGEN, Thermo Fisher, Roche, Bioer等。
- PCR仪: 用于常规RT-PCR扩增。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PCR仪): 进行Real-time RT-PCR检测的核心设备。需具备多通道荧光检测能力。常用品牌:ABI(现Thermo Fisher), Bio-Rad, Roche, Qiagen等。
- 电泳仪及成像系统: 用于常规RT-PCR扩增产物的分析(凝胶电泳观察条带)。
- 微量移液器(不同量程): 精确加样。
- 超纯水系统: 制备实验用水。
-
病毒分离(若开展):
- CO2培养箱: 用于细胞培养。
- 倒置显微镜: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CPE。
- 液氮罐: 保存细胞株和病毒株。
- 恒温水浴锅/金属浴: 用于样本、试剂解冻或保温。
-
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
- 高压蒸汽灭菌器: 对实验废弃物和器材进行灭菌处理。
- 温度计、湿度计: 监控实验室环境。
- 个人防护装备(PPE): 包括防护服、口罩(N95或更高)、护目镜/面罩、手套等。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