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保障环境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屏障
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是评估空气净化设备、消毒器械、洁净空间(如手术室、无菌车间、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各类抗菌材料对空气中或表面微生物去除或灭活效果的关键技术手段。其核心目的在于量化评价相关产品或环境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抑制、杀灭或清除能力,从而为防控微生物污染、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公共卫生与产品安全性能提供科学依据。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生物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食品加工、制药行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领域,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和性能验证环节,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产品功效评判和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检测项目
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通常围绕以下几类核心项目展开:
- 细菌去除/灭活效率: 主要针对空气中或物体表面常见的代表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等),测试净化设备或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对细菌的去除率或杀灭率。
- 真菌去除/灭活效率: 评估对空气中或表面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青霉等)孢子的去除或灭活效果,尤其关注在潮湿环境下的性能。
- 病毒灭活效率: 评估对特定病毒(如噬菌体作为模型病毒,或特定包膜/非包膜病毒)的灭活能力,是评价消毒器械或具有抗病毒宣称产品功效的关键指标。
- 自然菌消亡率: 在真实环境中(如室内),测试净化设备对空气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菌落总数的降低效果。
- 持续抑菌效果: 对于抗菌材料,检测其表面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长期能力。
检测仪器
进行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需要依赖一系列精密的仪器设备:
- 气溶胶发生系统: 用于在密闭试验舱内稳定、均匀地产生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气溶胶(如Collison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
- 微生物采样器: 用于采集试验舱内不同时间点、不同位置的空气样本,主要包括:
- 撞击式采样器: 如安德森(Andersen)六级撞击式采样器、FA-I型采样器等,通过撞击原理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采集到琼脂平板上。
- 液体冲击式采样器: 如AGI-30、BioSampler等,将微生物粒子采集到液体介质中。
- 滤膜采样器: 通过滤膜截留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
- 环境试验舱: 提供可控温湿度、洁净度、体积密闭的模拟空间环境,是进行空气净化设备除菌效率测试的核心装置(如3m³, 10m³, 30m³舱)。
- 微生物培养设备: 包括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等,用于处理样本和培养微生物。
- 菌落计数设备: 菌落计数器或自动菌落计数系统,用于准确统计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 粒子计数器: 辅助监测试验舱内粒子(包括非生物粒子)的浓度变化,评估设备的综合净化性能。
- 环境监测设备: 温湿度计、风速仪、压力计等,用于监控和确保试验环境的稳定性。
检测方法
依据不同的测试对象(空气净化器、消毒设备、材料表面)和目标微生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 空气微生物净化效率测试法(试验舱法):
这是评价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空调滤网)除菌效率的主流方法。在密闭试验舱内,使用气溶胶发生系统均匀释放特定浓度的微生物气溶胶(挑战微生物),开启待测净化设备运行一定时间,使用微生物采样器在设备上下游(或舱内固定点)定时采集空气样本进行培养计数,通过计算微生物浓度的降低值(自然衰减校正后)得到净化效率(去除率或杀灭率)。
- 表面微生物杀灭/消除试验:
主要用于评价消毒器械对物体表面喷洒/涂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或具有自清洁/抗菌功能表面对附着微生物的抑制/杀灭效果。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接种到载体(如玻璃片、金属片、织物等)上,经规定条件(如温度、湿度、接触时间)处理后,回收残留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计算杀灭对数值或杀灭率。
- 震荡法/贴膜法:
用于评价抗菌材料对附着在其表面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将接种有微生物的材料或其浸提液,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通过物理震荡或贴膜转移的方式回收菌体进行计数。
- 病毒灭活试验:
通过测定病毒滴度(如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或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TCID50等)在接触消毒因子前后的变化,计算病毒灭活率或病毒灭活对数值,评价对病毒的灭活效果。
检测标准
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需遵循国内外公认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和权威性。主要标准包括:
- 国家标准 (GB):
- GB 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规定了空气净化器抗菌、除菌功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 GB/T 18801-xxxx《空气净化器》(最新版本):包含了对颗粒物和微生物(通常为细菌)去除效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中规定了产品抑菌性能的试验方法。
-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涉及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抗菌性能测定法》等针对各类抗菌材料的专门标准。
- 行业标准 (YY, QB, HJ等):
- YY 0569-2011 《Ⅱ级 生物安全柜》:包含了生物安全柜对微生物气溶胶防护性能的测试方法。
- QB/T 5364-2019 《空气净化器用滤网式过滤器》:涉及过滤器微生物去除效率测试。
-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包含室内空气微生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 国际/国外标准:
- ISO 16000系列标准(特别是ISO 16000-39:2019《Indoor air - Part 39: Determina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 Test method》):提供了室内空气微生物测定的详细方法。
- ASTM E1153/E1153M-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fficacy of Virucidal Agents Intended for Inanimate Environmental Surfaces》:评价无生命环境表面用杀病毒剂效力的标准方法。
- EN 17272:2020 《Chemical 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 Methods of airborne room disinfection by automated process -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cidal, mycobactericidal, sporicidal, fungicidal, yeasticidal, virucidal and phagocidal activities》:针对自动空间消毒设备的评价方法。
- JIS B 9921:2010 《测量空气中浮游微生物浓度的光散射法》:使用粒子计数器原理测定空气中浮游微生物浓度的方法。
进行微生物净化效率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挑战微生物、试验条件(温湿度、换气次数、气溶胶浓度、接触时间等)和实验室资质(如CNAS, CMA认可),并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