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6-04 00:06:52 更新时间:2025-06-10 00:09:5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6-04 00:06:52 更新时间:2025-06-10 00:09:5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粉状洗涤剂的表观密度(又称堆积密度或松密度)是表征其物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粉体(包含颗粒本身及其内部孔隙和颗粒间空隙)的质量,通常以克每毫升(g/mL)或克每立方厘米(g/cm³)表示。表观密度对于洗涤剂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较低的密度可能导致包装体积过大,增加运输成本;而过高的密度则可能影响产品的溶解性和流动性。因此,精确测定粉状洗涤剂的表观密度是质量控制、工艺优化、产品研发及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次检测的核心项目即为 粉状洗涤剂的表观密度。具体来说,就是测定粉状洗涤剂在特定条件下自由流入并充满已知体积的容器时,其单位体积的质量。
进行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测定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 标准漏斗: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尺寸。其关键特征是下部出料口的内径通常为15毫米左右,以确保粉体能以连续、平稳的流束落下。
2. 标准量筒:具有特定容积(常用100 mL)的圆柱形容器,材质通常为玻璃或金属。量筒的内径和高度需符合标准要求(如内径约45 mm,高度约125 mm)。
3. 支架:用于垂直固定标准漏斗,确保漏斗出口与量筒顶部之间保持指定的距离(通常为20-30mm)。
4. 刮板:用于将量筒顶部多余的粉体刮平,确保量筒内粉体体积精确等于量筒的标称体积。
5. 分析天平:精度需达到0.01克或更高,用于精确称量空量筒和装满粉体的量筒质量。
6. 样品接收盘(可选):置于漏斗下方,用于承接测试前流出的少量粉体,避免对量筒中样品造成影响。
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自由落体法(或称堆积法、松散填充法),其核心步骤为:
1. 准备与称量:将洁净干燥的标准量筒置于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其质量(m0)。
2. 安装装置:将标准漏斗垂直固定在支架上,调节漏斗出口下端面与量筒顶部平面的距离至规定值(如25mm)。将量筒置于漏斗出口正下方。
3. 装填样品:确保漏斗出料口处于关闭状态(可用手指或挡板)。将适量充分混匀的粉状洗涤剂样品缓慢倒入漏斗中,使其自然堆积,避免震动或压实。迅速打开出料口,让粉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连续地流入下方的量筒中,直至粉体完全覆盖量筒顶部并形成锥形。
4. 刮平:待粉体停止流动后,小心地沿量筒顶部平面,用刮板一次性将多余的粉体刮除,确保量筒内的粉体表面与量筒顶部齐平。操作刮板时需保持水平且动作平稳,避免震动量筒或压实粉体。
5. 称量与计算:小心移走刮板,避免撒落粉体。将装有粉体的量筒再次放到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其质量(m1)。
6. 结果计算:表观密度(ρa)按下式计算:
ρa = (m1 - m0) / V
式中:
ρa — 表观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或克每立方厘米(g/cm³);
m1 — 量筒和粉体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0 — 空量筒的质量,单位为克(g);
V — 量筒的容积,单位为毫升(mL)或立方厘米(cm³)。
7. 重复性:通常需进行两次或多次平行测定(如3次),结果取算术平均值。各次测定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有国际和国内通用的标准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1. ISO 697:1981 《表面活性剂 — 粉状洗涤剂 — 表观密度的测定(给定体积质量法)》。这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基础标准。
2. GB/T 13175-2021 《表面活性剂 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这是中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技术内容基本等同于ISO 697:1981,详细规定了测试仪器、步骤和结果表示方法。
3. 其他行业或企业标准:部分大型洗涤剂生产企业或特定行业(如化工、日化)可能制定有更细化的内部标准,但通常也是基于ISO或GB/T的核心方法。
进行检测时,应严格遵循所选标准的最新版本中规定的所有细节要求(如仪器尺寸、距离、操作手法、环境温湿度等),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