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原率检测:精准识别过敏原,守护健康
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反应,可引发从轻微不适(如皮肤瘙痒、打喷嚏)到严重危及生命(如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要有效预防和精准治疗过敏性疾病,关键在于准确识别引发个体过敏的具体过敏原。抗过敏原率检测(或常称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正是为此而设计的核心诊断工具。这项检测通过定量或半定量测定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水平,揭示个体对不同过敏原的致敏状态和敏感程度(即“抗过敏原率”),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规避策略、脱敏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
核心检测项目
抗过敏原率检测涵盖范围广泛,主要针对以下几大类常见过敏原:
- 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屋尘螨、粉尘螨)、花粉(树、草、杂草)、霉菌(如链格孢、曲霉)、动物皮屑(猫、狗)等。
- 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榛子、腰果等)、大豆、小麦、鱼、虾蟹等海鲜、某些水果(如桃、苹果)。
- 接触性过敏原:部分检测也涵盖如乳胶等,但更常用皮肤斑贴试验。
- 药物及昆虫毒液:特定检测项目包括青霉素类、膜翅目昆虫(蜜蜂、黄蜂)毒液等。
检测项目通常以“过敏原组合”或“单项”形式提供,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和可疑过敏原选择最合适的组合。
关键检测仪器
现代抗过敏原率检测高度依赖自动化、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仪器平台:
-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这是目前主流的检测设备。代表性系统包括:
- ImmunoCAP系统:全球广泛使用的金标准,采用荧光酶免疫分析(FEIA)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标准化程度。
- Phadia 250/Phadia 1000:ImmunoCAP技术平台下的自动化仪器。
- 其它类似系统:如Immulite(化学发光法)、AlaSTAT(荧光免疫法)等。
- 微阵列芯片扫描仪:用于基于芯片的多元检测技术(如ISAC芯片),可同时检测上百种过敏原组分sIgE。
- 酶标仪及洗板机:用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虽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但仍是许多实验室的基础设备。
- 免疫印迹仪/特定蛋白分析仪:用于基于膜的检测方法(如Euroline, Mediwiss敏筛)。
主要检测方法
抗过敏原率检测主要基于体外血清学方法,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
- 荧光酶免疫分析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被视为金标准的技术(如ImmunoCAP)。将纯化的过敏原共价结合到固相载体(如纤维素胶囊)上,加入患者血清,若存在sIgE抗体则特异性结合。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E二抗,形成复合物。加入荧光底物后,酶催化底物产生荧光信号,其强度与sIgE抗体浓度成正比,通过仪器定量测量。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原理类似FEIA,但标记物为化学发光物质(如Immulite系统)。酶促反应或直接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通过光度计检测光强度进行定量。
- 免疫印迹法:将多种纯化的过敏原按特定条带排列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条上(如Euroline, Mediwiss敏筛)。将膜条与患者血清孵育,sIgE与对应过敏原结合。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和显色底物,在对应条带位置显色。通过扫描仪读取条带灰度或颜色深度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优点是能一次检测多种过敏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过敏原包被在微孔板孔底,后续步骤类似FEIA,但通常使用显色底物(如TMB),在酶标仪上读取吸光度(OD值)进行定量。是较为传统但可靠的方法。
- 微阵列/芯片技术:将极微量的多种过敏原组分点制在芯片表面(如ISAC)。与患者血清孵育后,sIgE结合到对应点位上,再用荧光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通过高分辨率芯片扫描仪读取荧光信号。可进行组分解析(Component Resolved Diagnosis, CRD)。
检测标准与结果解读
抗过敏原率检测的实施和结果判读需遵循严格的标准:
- 检测标准化:国际组织(如WHO/IUIS)提供标准参考物质,确保不同实验室、不同方法及不同批次结果的可比性。定量结果通常以国际单位每毫升(kUA/L)报告。
- 分级系统:结果通常根据sIgE浓度进行分级(0到6级),例如:
- 0级:< 0.35 kUA/L(阴性/未检出)
- 1级:0.35 - 0.69 kUA/L(低水平)
- 2级:0.70 - 3.49 kUA/L(中等水平)
- 3级:3.50 - 17.49 kUA/L(较高水平)
- 4级:17.50 - 49.99 kUA/L(高水平)
- 5级:50.00 - 99.99 kUA/L(很高水平)
- 6级:≥ 100.00 kUA/L(极高水平)
(注意:不同实验室和检测系统分级阈值可能略有差异)
- 临界值:通常将≥ 0.35 kUA/L视为阳性。
- 结果解读原则:
- 相关性:检测结果必须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暴露史、发作时间、表现)紧密结合才能判断临床相关性。高sIgE水平不一定意味着暴露后必然出现严重症状(致敏≠过敏),低水平也非绝对安全。反之亦然。
- 组分解析诊断:对于复杂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食物),检测其致敏蛋白组分(如Bet v 1, Ara h 2)比检测粗提物更能预测临床反应的严重性、交叉反应性和预后(如是否耐受加热食物)。
- 动态监测:sIgE水平可随时间变化(如儿童食物过敏可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时需复查。
- 质量保证:实验室需遵循ISO 15189等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进行严格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抗过敏原率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和管理中的基石。通过精密的仪器、多样化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这项检测能够量化个体对特定过敏原的免疫应答强度,为精准识别过敏原、评估风险、指导干预措施(规避、药物、免疫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实验室证据,最终目标是改善过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