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和副结核抗体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6-07 01:27:27 更新时间:2025-06-10 00:14: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6-07 01:27:27 更新时间:2025-06-10 00:14: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副结核病,又称约内氏病(Johne's disease),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 MAP)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牛、羊和鹿。该病潜伏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后期会导致动物出现持续性腹泻、体重急剧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死亡,对畜牧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副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难以根除,因此早期检测和防控至关重要。副结核抗体检测是针对MAP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它能帮助识别感染动物(尤其是在亚临床阶段),从而及时隔离病畜、实施疫苗接种或治疗策略,避免疾病在畜群中扩散。此外,抗体检测在流行病学调查、种畜引进检疫和无病畜群认证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副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断提升,为全球畜产业提供更高效的监测手段。
副结核抗体检测的核心项目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血清学检测是重点,旨在检测动物血液中的MAP特异性抗体(如IgG),这对早期诊断感染动物特别有效,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主要项目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补体固定试验(CFT)用于验证抗体反应;以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提供可视化结果。病原学检测则针对MAP本身,包括粪便样本中的细菌培养和分子检测(如PCR),用于确认感染源。其他辅助项目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肠粘膜病变)和流行病学风险评估项目(如畜群历史调查)。这些项目共同构成综合检测体系,确保高准确率。
副结核抗体检测使用的专业仪器多样,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设备。关键仪器包括:酶标仪(ELISA plate reader),用于读取ELISA试验中的光学密度值,判断抗体浓度;离心机(centrifuge),用于分离血清样本;PCR仪(thermal cycler),用于扩增MAP DNA进行分子检测;恒温培养箱(incubator),用于细菌培养和试剂反应;以及显微镜(microscope),用于病原学镜检。辅助仪器有移液器(pipettes)、微孔板(microplates)和自动洗板机(plate washer),确保操作标准化。这些仪器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需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副结核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血清学方法是主流,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首先制备动物血清样本,加入MAP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孵育后添加酶标记的二抗;洗涤后加入底物显色,用酶标仪读取光密度值,通过阈值判断阳性或阴性结果(灵敏度达90%以上)。另一种方法是PCR检测:提取粪便或组织样本的DNA,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MAP基因片段,通过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PCR仪分析结果(快速高效,适合早期感染)。此外,细菌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如Herrold's egg yolk medium),在恒温箱中培养8-12周后观察菌落生长(虽耗时但高特异)。每种方法需结合质量控制步骤,如阴阳性对照,确保准确度。
副结核抗体检测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内的标准规范,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主要标准包括: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Terrestrial Manual),规定ELISA和PCR的试剂、操作流程和判读阈值(如S/P值大于0.5为阳性)。国家标准如中国《动物疫病检测技术规范》(GB/T 标准)要求检测实验室通过认证(如ISO 17025),定期进行性能验证和盲样测试。其他标准包括美国农业部(USDA)的认证程序,强调样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条件(如血清需-20°C冷冻)。这些标准涵盖预分析、分析和后分析阶段,确保检测方法敏感度≥95%、特异性≥98%,为全球贸易和防疫提供权威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