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计数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4:46:06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9:1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4:46:06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9:1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大肠菌群(Coliform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是环境、食品及水样中卫生学检测的重要指标。大肠菌群是一类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其存在可能反映样品受粪便污染的风险。而大肠杆菌作为大肠菌群中的一种特定菌属,是直接指示粪便污染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尤其与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计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对保障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及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检测过程中,需结合样品的来源(如食品、水、土壤)及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现代检测技术已从传统的培养法逐步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以下从检测项目、仪器、方法及标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总大肠菌群计数:评估样品中所有符合大肠菌群定义的细菌总量,常用于水质和食品的初步卫生评价。
2. 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通过44.5℃培养筛选出能在高温下生长的菌群,进一步缩小污染来源范围。
3. 大肠杆菌特异性检测:通过生化试验或分子标记鉴定大肠杆菌,明确粪便污染风险。
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 滤膜系统:用于水样中菌群的富集和分离。
- 恒温培养箱:提供特定温度环境(如37℃、44.5℃)进行细菌培养。
- 酶标仪/荧光检测仪:用于快速检测试剂(如酶底物法)的信号读取。
- PCR仪及电泳设备: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如基因扩增和电泳分析。
-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实现琼脂平板上菌落的快速统计和分析。
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培养法和快速检测法两类:
1. 传统培养法
- 多管发酵法(MPN法):通过梯度稀释样品,观察产气产酸现象,结合统计表计算菌群浓度,适用于低菌量样品。
- 滤膜法:将水样过滤后,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菌落,适用于水质检测。
- 平板计数法:直接涂布样品于培养基(如VRBA琼脂),培养后统计典型菌落。
2. 快速检测法
- 酶底物法:利用大肠杆菌特异性酶(如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底物产生荧光信号,24小时内完成检测(如Colilert试剂)。
- PCR检测:扩增大肠杆菌特异基因(如uidA基因),结合荧光定量技术实现快速定量。
-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通过抗体捕获目标菌,结合荧光标记提高灵敏度。
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包括:
- 中国国家标准(GB):
-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 GB/T 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 国际标准:
- ISO 9308-1:2014《水质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计数》
- FDA BAM Chapter 4《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 行业标准:如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PHA)《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计数检测是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核心环节。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传统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实际检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合理选择仪器和方法,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