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H小鼠模型小鼠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09:12:23 更新时间:2025-05-13 18:11: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09:12:23 更新时间:2025-05-13 18:11: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主要表现,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诱因。由于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建立可靠的NASH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系统性检测,成为研究疾病机制、评估药物疗效的核心手段。NASH小鼠模型通过模拟人类病理特征(如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和纤维化),为揭示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免疫调控机制提供关键平台。检测内容涵盖生理指标、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代谢功能评估,其结果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转化医学价值。尤其在药物研发中,精准的模型检测可显著缩短候选化合物筛选周期,降低临床试验风险。
NASH小鼠模型的检测体系包括:(1)生理指标:体重变化、肝指数(肝重/体重比)、血糖及胰岛素耐受;(2)组织病理学: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脂肪变性及炎症,天狼星红染色(Sirius Red)或Masson染色量化纤维化程度;(3)分子生物学检测:肝脏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氧化应激标志物(MDA、SOD)、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I、α-SMA)表达量;(4)代谢功能评估:血清ALT/AST活性、血脂谱(TG、TC、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浓度。此外,部分研究需结合Micro-CT检测肝脏脂质分布或活体成像技术追踪炎症动态。
检测过程涉及多种精密仪器:(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如Hitachi 7020)用于测定血清ALT/AST及血脂指标;(2)病理切片系统(Leica RM2235)配合数字病理扫描仪(Hamamatsu NanoZoomer)完成组织切片制备与图像分析;(3)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BI QuantStudio 5)检测基因表达;(4)酶标仪(SpectraMax M5)分析ELISA试剂盒数据;(5)小动物代谢笼系统(TSE PhenoMaster)监测能量代谢参数;(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iss LSM 900)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关键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灵敏度(如ALT检测限需≤5 U/L)。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模型构建期: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如D09100301配方)联合果糖饮水诱导16-24周;2)样本采集:麻醉后心脏取血分离血清,肝组织分为三部分(固定于4%多聚甲醛、液氮速冻及RNA保存液);3)病理处理: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H&E染色按Grading标准区分脂肪变性程度(0-3级),天狼星红染色量化纤维面积(ImageJ分析);4)分子检测:RT-qPCR采用ΔΔCt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引物需跨外显子设计;5)数据分析:采用NAS评分系统(NAFLD Activity Score)整合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症评分,纤维化分期参照Ishak改良标准。
检测需严格遵循多维度标准:(1)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发布的《NAFLD诊疗指南》中动物模型验证标准;(2)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委员会(AAALAC)的动物伦理规范;(3)ISO 17025对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关于病理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5)国际期刊通行的ARRIVE 2.0指南对动物实验报告的要求。关键指标判定需满足:NAS评分≥4分(且纤维化≥1期)定义为NASH模型成功,ALT升高幅度需超过对照组50%以上。
模型有效性评判依据多参数整合:1)病理学层面:脂肪变性面积占比>10%、NAS总分≥5分且纤维化分期≥F1;2)生化指标:血清ALT>50 U/L、AST>60 U/L,TG>150 mg/dL;3)分子标志物:肝脏TNF-α m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Collagen I蛋白阳性面积>5%;4)功能验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8.0,肝脏FFA含量>2.5 μmol/g。需注意品系差异(如C57BL/6J小鼠较易诱导纤维化),且高脂饮食周期与病理严重程度需呈显著相关性(r>0.7)。联合检测结果应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验证模型组与对照组的显著分离。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