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粉末和塑料的混合物喂料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25 08:49:03 更新时间:2025-07-25 11:23:3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25 08:49:03 更新时间:2025-07-25 11:23:3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金属粉末和塑料的混合物(Metal-Polymer Composite Feedstock)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如MIM金属注射成型、SLS选择性激光烧结等)、粉末冶金和功能材料制备等领域。这类喂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由于混合物中金属粉末与塑料的配比、均匀性、颗粒尺寸分布、流动性等参数对成型工艺和产品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至关重要。此外,喂料的杂质含量、粘结剂相容性以及热稳定性也会影响烧结后的致密度与力学性能。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可以优化材料配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并确保产品符合工业应用要求。
金属粉末和塑料混合物喂料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成分分析:金属粉末与塑料的质量比例、杂质含量(如氧化物、水分等); 2. 颗粒特性:粒径分布(D10、D50、D90)、颗粒形貌(球形度、表面粗糙度); 3. 流动性:霍尔流速计测试、安息角测定; 4. 均匀性:通过显微观察或光谱分析评估混合物的分散性; 5. 热性能: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塑料的熔融与分解行为,热重分析(TGA)评估热稳定性; 6. 机械性能(成型后):抗拉强度、硬度、密度等。
1. 激光粒度分析仪:用于测定金属粉末及混合物的粒径分布;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颗粒形貌及混合均匀性; 3.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成分定量分析; 4.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热行为; 5. 霍尔流速计:测试粉末流动性; 6. 密度计:评估喂料的表观密度和振实密度; 7. 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成型样品的力学性能。
1. 取样与预处理:按照ISO 3954或ASTM B215标准取样,确保样品代表性,必要时进行干燥处理; 2. 成分分析:采用XRF或ICP测定金属/塑料比例,并通过溶剂溶解法分离验证; 3. 粒径测试:依据ISO 13320进行激光衍射分析,或通过SEM图像统计分析; 4. 流动性测试:按ASTM B213标准使用霍尔流速计测量50g样品通过标准漏斗的时间; 5. 热分析:在氮气环境下以10°C/min升温速率进行DSC/TGA测试; 6. 均匀性评估:通过SEM-EDS或显微红外光谱(μ-FTIR)扫描截面,分析元素或官能团分布; 7. 机械性能测试:按ISO 2740或ASTM D638标准制备试样并检测。
1. ISO 3954:粉末冶金用粉末的取样方法; 2. ASTM B215:金属粉末流动性标准测试方法; 3. ISO 13320: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径分布; 4. ASTM D638:塑料拉伸性能标准; 5. MPIF Standard 35:金属注射成型材料性能评价标准; 6. ISO 2740:烧结金属材料拉伸试样规范。
1. 成分偏差:金属/塑料比例误差应≤±1%(如配方为60%金属粉末,实测值需在59%~61%范围内); 2. 粒径要求:D50需符合工艺规范(例如MIM喂料通常要求D50≤20μm); 3. 流动性:霍尔流速≤25s/50g为合格(具体数值依应用调整); 4. 均匀性:SEM-EDS面扫描中元素分布的变异系数(CV)应<5%; 5. 热性能:塑料分解温度需高于加工温度至少20°C; 6. 机械性能:烧结后密度需达到理论密度的95%以上,抗拉强度符合MPIF 35等级要求(如304L不锈钢MIM件≥500MPa)。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