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的输电杆塔柔性防坠装置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0 17:34:08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5:1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0 17:34:08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5:1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快速发展,输电杆塔的安全运维面临重大挑战。柔性防坠装置作为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施工和检修的安全。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风险高、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基于无人机的智能化检测技术已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该技术通过高精度遥感设备与智能分析算法的结合,可实现防坠装置的全方位、非接触式检测,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避免高空作业风险,是电力安全防护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
本检测技术主要针对输电杆塔柔性防坠装置的以下关键项目:1) 装置整体完整性检测,包括外观损伤、结构变形等;2) 连接部件检测,如固定螺栓、连接环等紧固件状态;3) 缓冲装置性能评估;4) 钢丝绳或织带磨损程度检测;5) 防锈防腐层状态评估。检测范围涵盖35kV至1000kV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杆塔防坠装置,包括直线塔、转角塔、终端塔等各类塔型。
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1) 多旋翼工业无人机平台,配备三轴增稳云台;2) 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2000万像素以上);3) 红外热成像仪(分辨率640×512);4) 激光测距仪(精度±1cm);5) 紫外成像仪(用于检测电晕放电);6) 机载AI处理单元;7) 地面控制站及数据分析软件。其中,多光谱传感器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对防坠装置材料老化、金属疲劳等隐蔽缺陷的精准识别。
标准检测流程分为四个阶段:1) 前期准备:收集杆塔资料,规划飞行路径,设置安全距离(通常保持3-5m);2) 自动巡检: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进行全方位扫描,同步采集可见光、红外等多源数据;3) 重点复检:对疑似缺陷部位进行近距离(1-2m)高精度成像;4) 数据分析: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缺陷,生成检测报告。全过程遵循"航线规划-自动飞行-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单基杆塔检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本检测技术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 GB/T 3608-2019《高处作业分级》;2) DL/T 741-2019《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3) Q/GDW 12073-2020《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规程》;4) IEC 62897-2018《架空线路用防坠落系统》;5) ANSI/ASSE Z359.16-2016《防坠落系统标准》。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的飞行要求,确保作业安全。
检测结果分为四个等级:1) 优良:装置无可见缺陷,各部件状态完好;2) 合格:存在轻微表面磨损但不影响使用性能;3) 关注:发现结构性损伤需限期整改;4) 紧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立即停用。具体判定依据包括:钢丝绳断丝率(超过10%为不合格)、连接件腐蚀深度(超过1mm为不合格)、缓冲装置变形量(超过5%为不合格)等量化指标。检测报告应包含缺陷定位图、严重程度评估及处理建议,为运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