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保护渣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3:32:14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8:3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3:32:14 更新时间:2025-06-09 21:28:3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连铸保护渣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的关键功能材料,在铸坯表面质量控制、润滑结晶器和吸收夹杂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保护渣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60%以上的铸坯表面质量缺陷。随着钢铁行业对高端钢材需求的不断提升,保护渣检测已成为保障连铸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保护渣的理化性能、冶金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可以有效预防铸坯表面裂纹、夹渣等质量缺陷,提高连铸机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在生产汽车板、电工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时,保护渣检测更成为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连铸保护渣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物理性能检测:熔点、粘度、结晶温度、导热系数等;2)化学组成分析:SiO₂、CaO、Al₂O₃、Na₂O等主要氧化物含量;3)冶金性能检测:FeO含量、碱度、氧化性等;4)工艺性能检测:铺展性、保温性、消耗量等。检测范围涵盖保护渣原辅材料、成品保护渣以及在用保护渣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连铸保护渣检测需要使用多种专业仪器设备:1)高温熔点测定仪(如NETZSCH STA 449F3)用于测定熔化特性;2)旋转粘度计(如Brookfield DV-II+Pro)测量高温粘度;3)X射线荧光光谱仪(如PANalytical Axio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4)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结晶温度;5)热导率测试仪(如Hot Disk TPS 2500S)测量导热性能;6)金相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此外还需配备高温炉、电子天平、制样设备等辅助装置。
标准检测流程包括:1)取样:按照GB/T 2007.1标准进行代表性取样;2)制样:将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下,干燥处理;3)熔点测定:采用半球法在升温速率10℃/min条件下测试;4)粘度测试:在1300-1500℃温度范围内测定;5)化学成分分析:XRF法测定主要氧化物含量;6)结晶温度测定:DSC法在降温速率10℃/min条件下测试。整个检测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精度(±1℃)和测量环境,确保数据准确性。
连铸保护渣检测遵循的主要标准包括:1)GB/T 30483-2013《连铸保护渣理化性能测试方法》;2)YB/T 185-2017《连铸保护渣》;3)ISO 11357-3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4)ASTM C1170砂浆流动度测试标准;5)JIS R 3102玻璃粘度测试方法。企业还需根据具体钢种制定内控标准,如汽车板用保护渣的FeO含量通常要求≤3%,结晶温度控制在1100-1200℃范围内。
保护渣检测结果的评判需综合考虑:1)理化性能:熔点应控制在1050-1200℃区间,1300℃时粘度保持在0.5-1.5Pa·s;2)化学指标:碱度(CaO/SiO₂)在0.8-1.2之间,Al₂O₃含量≤8%;3)冶金性能:FeO含量≤5%,氧化性指数≤0.15;4)工艺性能:铺展直径≥120mm,消耗量在0.4-0.6kg/t钢。对于特殊钢种,还需评估保护渣的传热性能和结晶特性,确保其与钢种特性相匹配。检测数据应建立趋势图进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性能变化。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