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检测项目
-
外观完整性检测
- 表面损伤检查:肉眼或工业内窥镜观察输送带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撕裂、分层、边缘磨损等缺陷。
- 覆盖胶状态:测量橡胶覆盖层厚度(使用测厚仪),检查是否因老化、腐蚀导致龟裂或脱落。
- 异物卡入排查:重点检测滚筒、托辊区域有无金属碎片、矿石卡滞,防止划伤带体。
-
运行状态监测
- 跑偏检测:通过激光传感器或视觉识别系统实时监测输送带是否偏离中心线(允许偏差≤带宽5%),调整张紧装置或托辊角度。
- 速度与张力检测:使用编码器测量带速,张紧力检测避免过松(打滑)或过紧(加速磨损)。
- 异常振动分析:部署加速度传感器,分析驱动电机、滚筒轴承的振动频谱,识别早期故障。
二、结构性能检测
-
带体内部损伤检测
- X射线或超声波探伤:穿透式检测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断丝、锈蚀及接头脱胶问题,尤其关注高应力区域(如驱动滚筒附近)。
- 接头强度测试:采用拉力试验机抽检硫化接头或机械接头的抗拉强度(需≥原带体强度90%)。
-
托辊与滚筒状态评估
- 托辊旋转阻力检测:手动旋转或使用扭矩扳手测量,阻力过大(如>5N·m)表明轴承损坏或密封失效。
- 滚筒包胶磨损检查:测量包胶厚度,磨损超过30%需更换,避免打滑和静电积聚。
- 声学检测:通过听音棒或声发射仪捕捉托辊异响,判断轴承润滑状态。
三、安全防护装置检测
-
紧急制动与保护系统
- 急停装置测试:模拟触发拉绳开关、跑偏开关,验证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应≤2秒)。
- 防打滑保护:监测驱动滚筒与输送带速度差,超限时自动报警并停机。
- 烟雾与温度监测:在驱动部、改向滚筒处安装红外热像仪和烟雾传感器,温度超过70℃或检测到烟雾立即联动洒水灭火系统。
-
电气安全检测
- 防爆性能验证:检查电机、传感器是否符合井下防爆标准(如Ex d I Mb),接地电阻≤4Ω。
- 绝缘电阻测试: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气线路绝缘值(≥1MΩ),避免漏电风险。
四、环境适应性检测
-
粉尘与湿度影响评估
- 粉尘堆积检测:定期清理导料槽、清扫器,防止煤粉堆积引发摩擦起火。
- 防潮防腐措施:检查输送带骨架材料(如EP帆布)是否因湿度>80%出现霉变,接头处涂覆防水胶。
-
通风与散热验证
- 驱动部散热检测:确保通风口无堵塞,电机温升不超过环境温度40℃。
五、检测周期与管理规范
- 日常巡检:每班次检查外观、跑偏、异响,记录运行参数。
- 月度检测:全面测试安全装置、张紧力及托辊状态。
- 年度大修:拆解关键部件(如滚筒轴承),进行无损探伤和寿命评估。
- 数据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平台整合传感器数据,实现故障预测与维护提醒。
总结
井下输送带检测需结合静态检查与动态监测,融合目视、仪器检测及智能诊断技术,尤其需针对高湿、高粉尘环境制定防腐防爆方案。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参考MT/T 1019-200《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可降低非计划停机率30%以上,显著提升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