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小鼠模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23:58:13 更新时间:2025-05-08 14:38:49
点击:8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23:58:13 更新时间:2025-05-08 14:38:49
点击:8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肝纤维化作为慢性肝损伤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病理过程,其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研究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四氯化碳(CCl4)诱导法因其病理特征与人类肝纤维化高度相似,已成为最常用的经典造模方法。该模型通过CCl4的肝毒性作用引发肝细胞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并促进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最终形成纤维间隔和假小叶结构。本文将系统阐述该模型的构建流程,并重点解析病理学、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层面的关键检测指标。
1. 实验动物选择:通常选用6-8周龄C57BL/6或BALB/c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CCl4溶液配制:将分析纯CCl4与橄榄油按1:9体积比混合
3. 给药方案:
• 腹腔注射:0.5-1.0 mL/kg,每周2-3次
• 皮下注射:0.5 mL/kg,每周2次
4. 造模周期:急性损伤期(2周)、纤维化期(4-6周)、肝硬化期(8-12周)
1. HE染色:观察肝细胞气球样变、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
2. Masson三色染色:蓝色胶原沉积比例>5%提示纤维化形成
3. 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下区分Ⅰ型(橙红色)和Ⅲ型(绿色)胶原
1. 血清ALT/AST:动态监测肝细胞损伤程度
2. 羟脯氨酸(Hyp)含量:每克肝组织Hyp>1.5μg提示ECM异常沉积
3. 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等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1. TGF-β1/Smad通路:Western blot检测p-Smad2/3蛋白表达
2. α-SMA免疫组化:评估HSCs激活程度
3. qRT-PCR检测Col1a1、Timp1、MMP2等基因表达
1. 个体差异控制:严格选择同品系、同性别、体重相近动物
2. 溶剂选择:必须使用油性溶剂延缓CCl4吸收速率
3. 人道终点管理:当动物体重下降>20%或出现腹水需及时安乐死
4. 模型验证:建议结合胆管结扎(BDL)模型进行双重验证
5. 动态监测:推荐在第4、8、12周分批次取材观察病理进程
该模型通过持续肝损伤-修复循环精确模拟人类肝纤维化进程,结合多维度检测可全面评估纤维化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研究建议将micro-CT肝硬度检测、二次谐波成像(SHG)等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结合,可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未来该模型在抗纤维化药物筛选和靶向治疗研究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