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4 10:01:19 更新时间:2025-03-26 09:10:54
点击:4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4 10:01:19 更新时间:2025-03-26 09:10:54
点击:4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俗称大肠杆菌,作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肠道中。这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当其突破肠道屏障进入人体其他部位或发生致病性变异时,就可能引发从轻微腹泻到严重败血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监测和环境卫生评估领域,准确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不仅是判断感染病原体的重要依据,更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监控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关键技术手段。
现代微生物实验室主要采用三类检测技术:传统培养法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进行菌落特征观察,结合IMViC生化试验(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进行确认;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检测特异基因(如uidA基因)和全基因组测序;免疫学检测则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抗原快速检测。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检测需特别注意区分致病性菌株(如产志贺毒素的EHEC)与非致病性共生菌株。
规范的检测流程包含五个关键环节:样本的正确采集与保存(粪便样本需在2小时内送检)、选择性增菌培养(使用EE肉汤)、分离纯化(接种EMB培养基)、生化鉴定(氧化酶试验阴性、乳糖发酵阳性)及药敏试验。对于疑似产毒菌株,还需进行vero细胞毒素检测或PCR检测stx1/stx2毒素基因。最新指南强调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筛查应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尿液培养中≥10^5 CFU/mL的纯培养结果具有诊断价值,而血液培养阳性往往提示严重感染。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临床分离株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已超过60%,但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90%以上敏感度。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产NDM-1金属酶的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类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需要采用改良Hodge试验或mCIM/eCIM方法进行确认。
确保检测准确性的核心要素包括:严格执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尤其处理产毒菌株时)、定期校准培养箱温度(36±1℃)、使用ATCC 25922标准菌株进行质控、规范操作显色培养基(如ChromID CPS)。分子检测需设置内参对照防止抑制剂干扰,快速检测试纸条应注意冷藏保存并在效期内使用。实验室应建立耐药监测预警机制,对blaCTX-M、blaNDM等耐药基因进行定期流行病学调查。
随着质谱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进步,大肠埃希菌检测正朝着快速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建立多技术联用的检测体系,在6-8小时内完成从标本接收到最终报告的完整检测流程,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加强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和感染控制,对于遏制多重耐药菌传播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