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构特性:弹性 肌肉硬度 咀嚼性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21 13:38:16 更新时间:2025-04-30 12:40:04
点击:9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21 13:38:16 更新时间:2025-04-30 12:40:04
点击:9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质构特性是评价食品感官品质与功能性的核心指标之一,尤其在肉类、烘焙制品及仿生食品开发中,弹性、肌肉硬度和咀嚼性等参数的精准检测对产品优化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口感需求的细化,质构分析突破了传统感官评价的主观局限,通过仪器化、标准化的检测手段,能够量化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为生产工艺调整、原料筛选及产品创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肉制品而言,肌肉硬度直接关联咬合初始体验,弹性反映组织恢复能力,而咀嚼性则综合了产品破裂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三者共同决定消费者对产品"嫩度"和"多汁性"的主观判断。
食品弹性检测主要采用质构分析仪(Texture Analyzer)完成,通过模拟牙齿咀嚼的单轴压缩测试模式进行。将标准化样品置于平板上,探头以恒定速度下压至预设形变量后回撤,系统记录下压缩-回弹过程的力量-时间曲线。弹性参数通过回弹阶段形变恢复率(%)计算,即回弹高度与初次压缩高度的比值。检测需严格控制样品温湿度,肉类通常在4℃环境检测以避免蛋白质变性干扰,每次测试需保证样本厚度均匀,且探头接触面积与样本尺寸保持合理比例以确保数据可比性。
肌肉硬度检测采用穿刺法或剪切法,其中Warner-Bratzler剪切力(WBSF)是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专业剪切探头以恒定速率穿透肌纤维束,测定最大剪切力值(N或kgf)作为硬度表征。检测前需严格按照肌肉纤维走向切割样本(通常为1×1×2cm棱柱体),并在标准化熟化后进行测定。现代质构仪结合应变传感器与高帧摄像机,可同步捕捉肌肉微观结构破坏过程,结合剪切力曲线中的屈服点、断裂点数据,全面解析硬度与胶原蛋白含量、肌原纤维结构的内在关联。
咀嚼性作为多维度参数的复合指标,需通过质构剖面分析(TPA)测试进行量化。仪器模拟两次咀嚼动作:首次压缩测定硬度与粘附性,间隔1秒后二次压缩获取凝聚性、弹性及回复性参数,最终通过「硬度×凝聚性×弹性」的乘积公式计算咀嚼性数值(单位:MJ/m³)。测试过程中应设置穿透速率(通常1mm/s)、压缩比(肉类为50%-70%)等核心参数,并采用圆柱形探头(直径25mm)确保数据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低温熟成肉类的咀嚼性降低,与胶原蛋白明胶转化率呈负相关,这为工艺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所有质构测试均需遵循ISO 11036:2020(感官分析-质地剖面测试方法)或AACC 74-09等行业标准。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涵盖样本预处理规程(如静置解冻时间、切割方向)、仪器校准频率(建议每日开机校准)及数据剔除准则(变异系数>15%需复测)。目前液态金属电极、超声波辅助检测等新技术逐步应用于在线监测场景,实现生产线上实时质构反馈。通过建立质构数据库与感官评分的回归模型,企业可精准把控产品口感定位,推动食品研发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