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质谱检漏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中检测密封部件或系统微小漏孔最灵敏、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它利用氦气(He)作为示踪气体,结合高灵敏度的质谱分析仪器,定位并定量极微小的泄漏点,为高要求的密封性验证提供了保障。
核心原理:质谱分析与氦气示踪
- 真空系统: 整个检测通常在真空腔室或将被抽真空的待测系统(如真空容器、管道)中进行。真空泵组(机械泵+分子泵)负责创造和维持所需的高真空环境(通常优于10^-4 mbar)。
- 氦气引入: 怀疑可能存在泄漏的待测工件外侧被施加或“喷吹”氦气(称为喷吹法)。如果存在漏孔,氦气分子会因其分子小、粘度低、惰性好,优先通过漏孔进入真空侧。
- 质谱检测:
- 进入真空系统的气体被吸入氦质谱检漏仪的核心部件——质谱室。
- 在质谱室内,气体分子被离子源电离成带电离子。
- 离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然后进入四极质量分析器(核心分析部件)。
- 四极杆上施加特定的直流和射频交流电场,形成一个对离子质量进行筛选的动态场。通过精确控制电场,只有具有特定质荷比(m/z)的离子(对氦检漏仪,就是m/z=4的氦离子He+)能够稳定穿过四极杆区域,到达离子检测器(如法拉第杯、电子倍增器)。其他质量数的离子则发生偏转或碰撞损失掉。
- 逆扩散阱(分子筛): 核心组件,位于质谱室入口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物理吸附原理,选择性阻止除氢和氦以外的其他气体(如氮气N2、氧气O2)分子大量进入质谱室,显著降低背景噪声,极大地提高对氦信号的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
- 信号转换: 离子检测器捕获氦离子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电流)。
- 漏率计算与定位: 检漏仪内部的电子系统测量这个氦离子流强度。它直接对应于进入系统的氦气量(即穿过漏孔的氦气量)。通过精确校准,仪器将离子流信号转换成标准漏率单位(如毫巴·升/秒
mbar·L/s
或帕斯卡·立方米/秒 Pa·m³/s
)。操作员通过移动喷氦枪的位置,观察离子流(漏率显示)的显著变化或峰值的出现,即可精确定位泄漏点的位置。
系统关键组件组成
- 氦质谱检漏仪: 核心,包含质谱室(离子源、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逆扩散阱、高真空规、电子控制系统(信号放大、计算、显示)和校准漏孔。
- 真空系统: 包括前级机械泵(粗抽)、高真空分子泵(抽真空至工作压力)、真空阀门、管道。
- 检测模式组件:
- 真空模式(喷吹法): 待检件抽真空 + 外部喷氦枪(最常用)。
- 吸枪模式(真空累积法/钟罩法): 待检件内部充氦加压 + 外部用吸枪探头吸氦(用于大型、不可抽真空或内部有空间容纳氦气的设备)。
- 背压模式(氦气累积法): 待检件在高压氦气中浸泡一段时间 -> 放入真空箱抽真空检测(用于大批量小型密封元件)。
- 氦气源: 提供高压或常压氦气(通常>99.999%高纯氦)。
- 喷氦枪/吸枪探头: 用于精确施加氦气或吸取气体样本。
- 真空腔室/真空箱/连接部件: 容纳待测件或连接待测系统。
- 数据记录/软件: 记录漏率、位置,进行数据分析。
标准操作流程
- 前期准备:
- 清洁待检件表面(油脂、灰尘会堵塞漏孔)。
- 根据待检件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喷吹法为主)。
- 连接检漏仪、真空泵组、待检件,检查所有接口密封性。
- 系统抽真空:
- 启动前级机械泵粗抽至一定压力。
- 启动分子泵抽至高真空工作状态(通常优于10^-4 mbar),确保本底信号稳定(极低噪声)。
- 仪器校准:
- 使用检漏仪内置的标准漏孔(已知漏率的氦泄漏源)进行校准验证,确保仪器测量准确度。
- 检测执行:
- 喷吹法(典型):
- 系统达到工作真空度,本底漏率稳定。
- 操作员用喷氦枪(连接氦气源)缓慢、有序地对疑似泄漏区域(如焊缝、密封圈、阀门连接处)进行喷吹。
- 密切观察检漏仪显示的漏率值。当喷枪扫过真实泄漏点时,漏率值会瞬间显著上升或出现峰值。
- 标记漏率大幅上升的位置即为漏点。
- 吸枪法/背压法: 根据不同模式调整操作(如内部充氦加压、吸枪吸取;或在高压氦气中浸泡后抽真空检测)。
- 定位修复: 找到泄漏点后,根据情况(试验件或产品)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维修或工艺改进。
- 泄漏验证: 修复后,对修复点及其周边区域重复检测以确认修复成功。
- 结束: 关闭氦气源,破空(向系统缓慢通入干燥空气或氮气),关闭真空泵和检漏仪电源。
核心技术优势
- 超高灵敏度: 可检测小至10^{-12} mbar·L/s(甚至更低)的极微小漏率(相当于每秒钟泄漏几个到几十个氦分子)。这是其他检漏方法(如气泡法、压力衰减法)无法比拟的。
- 精确定位: 直接指向泄漏点位置,提高维修效率。
- 定量测量: 能够精确测量漏率大小,判断泄漏是否满足特定允差标准。
- 非破坏性: 检测过程本身一般不会对合格件造成损害。
- 高效自动化: 可集成到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化检测。
- 惰性示踪: 氦气无毒、无色、无味、不可燃、化学惰性,对大多数材料和产品安全。
- 选择性强: 质谱仪专一识别氦信号,抗环境气体干扰能力强(尤其在逆扩散阱帮助下)。
挑战与注意事项
- 设备成本高: 精密质谱仪和真空泵系统投入较大。
- 抽真空时间长: 大型复杂工件抽真空至工作压力可能耗时较长。
- 氦气成本与消耗: 高纯氦气是有限资源,成本不低,使用时需注意节约,尤其在吸枪或钟罩法模式下。
- 环境氦背景影响: 大气本身含有约5 ppm氦,焊接、释放等操作可能局部富集氦气。喷吹时需要避免大面积喷雾,检测前确保待检件周围环境氦本底低。系统内部微小氦记忆效应也可能影响后续高灵敏度测量。
- 易堵塞漏孔: 表面污染(油、灰尘、水、手指印)容易堵塞极其微小的漏孔导致漏检。
- 技术门槛: 需要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理解原理和规范操作,排除干扰,准确解读结果。
- 检测模式选择: 必须根据工件结构和密封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模式(真空法、吸枪法、背压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关键性能指标
- 最小可检漏率: 仪器能够稳定可靠检测到的最小漏率,反映极限灵敏度。
- 响应时间:
- 清除时间: 喷吹结束后漏率显示回落到1/e本底值所需时间(响应速度)。
- 上升时间: 喷吹开始后漏率从10%上升到90%峰值所需时间(表征信号建立快慢)。
- 最大工作入口压力: 质谱仪能开始工作的最高压力限制。
- 校准精度: 测量结果与标准漏孔漏率的一致程度。
广泛应用行业
- 半导体制造: 晶圆制造设备(真空腔室、反应腔、气体输送系统)、工艺模块、光刻机、真空阀门、管道、密封件等。洁净度和真空维持至关重要。
- 航空航天: 航天器(轨道舱、推进剂储箱、生命保障系统)、卫星、火箭发动机、飞机燃油/液压/环控系统、真空隔热部件等。太空环境对密封要求极为苛刻。
- 高能粒子物理与核技术: 粒子加速器束流管道、真空室、探测器、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真空室、低温管路)、核燃料元件包壳等。高真空或超高真空需求。
- 制冷与空调: 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交换器、阀件、连接管路(尤其是充注易燃易爆或昂贵工质的系统)。
- 电力工业: 高压开关设备(GIS)、变压器、高压套管、发电机定子冷却系统(充氢冷却)等。防止气体泄漏导致绝缘失效或氢气累积爆炸风险。
- 真空设备与系统: 真空镀膜机、真空炉、真空干燥设备、真空泵、真空计、真空阀门和管道本身的密封性检测。
- 汽车工业: 发动机关键密封(燃烧室、喷油嘴)、燃油系统、涡轮增压系统、空调系统(环保冷媒)、电动车电池包壳体、燃料电池系统等。对环保、安全和性能有高要求。
- 高端制造与精密仪器: 精密光学器件(真空镀膜镜头、激光腔)、检漏腔体(自身密封性验证)、特殊工艺装备(高温高压或特殊气氛环境下的密封件)。
- 包装与封接: 气调包装、医药包装(泡罩、安瓿瓶)、真空包装、太阳能集热管真空夹层、电子元件封装等。
结论
氦质谱检漏技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和精确的定位能力,已成为现代高端制造业和关键领域保障产品质量、系统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的黄金标准。尽管在设备投入、操作复杂性和氦气成本方面存在挑战,但其在高精度密封性验证中的核心价值无可替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检测限不断刷新,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为半导体、航天、能源和前沿科技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密封技术保障。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