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牢度检测:关键检测项目详解
色牢度是衡量纺织品颜色在加工、使用或储存过程中抵抗外界因素(如摩擦、水洗、光照等)作用的能力的重要指标。色牢度检测直接关系到纺织品质量、消费者安全及产品合规性,尤其对出口企业而言,符合国际标准是进入全球市场的必要条件。以下重点解析色牢度检测的核心项目及其测试方法。
一、核心检测项目及测试方法
-
耐摩擦色牢度(Rubbing/Crocking Fastness)
- 目的:测试纺织品因干/湿摩擦导致的颜色脱落程度。
- 方法:
- 干摩:用标准白色棉布以固定压力摩擦试样表面。
- 湿摩:将棉布浸湿后重复摩擦。
- 参照标准:ISO 105-X12、AATCC 8/165。
- 评级:通过沾色灰卡(1-5级)评估,5级为最佳。
-
耐水洗色牢度(Washing Fastness)
- 目的:评估纺织品在家庭或工业水洗后的颜色保持能力。
- 方法:
- 将试样与标准多纤维布缝合,在特定温度、洗涤剂浓度下机洗。
- 参照标准:ISO 105-C06、AATCC 61。
- 评级:颜色变化(试样)和沾色(多纤维布)分别评级(1-5级)。
-
耐光色牢度(Light Fastness)
- 目的:测试光照(尤其是紫外线)导致的褪色或变色。
- 方法:
- 使用氙灯或碳弧灯模拟自然光照,对比试样与标准蓝羊毛布的褪色程度。
- 参照标准:ISO 105-B02、AATCC 16。
- 评级:1-8级(8级为最优),常见要求≥4级。
-
耐汗渍色牢度(Perspiration Fastness)
- 目的:评估人体汗液对纺织品颜色的影响。
- 方法:
- 将试样浸泡在酸/碱人工汗液中,加压加热后观察颜色变化。
- 参照标准:ISO 105-E04、AATCC 15。
- 评级:颜色变化和沾色分别评级(1-5级)。
-
耐氯漂色牢度(Chlorine Bleach Fastness)
- 目的:测试纺织品在含氯漂白剂(如次氯酸钠)中的颜色稳定性。
- 方法:
- 将试样浸入特定浓度氯漂液,处理后清洗干燥。
- 参照标准:ISO 105-N01、AATCC 172。
- 评级:1-5级,适用于泳衣、医用纺织品等。
-
耐干洗色牢度(Dry Cleaning Fastness)
- 目的:评估纺织品在干洗溶剂(如四氯乙烯)中的颜色耐久性。
- 方法:
- 试样与多纤维布放入干洗机模拟商业干洗流程。
- 参照标准:ISO 105-D01、AATCC 132。
- 评级:颜色变化和沾色评级(1-5级)。
-
耐热压(熨烫)色牢度(Hot Pressing Fastness)
- 目的:测试高温熨烫对颜色的影响。
- 方法:
- 干压:试样与棉布接触,在特定温度下加压。
- 湿压:覆盖湿棉布后重复测试。
- 参照标准:ISO 105-X11、AATCC 133。
- 评级:颜色变化和沾色评级(1-5级)。
-
耐海水色牢度(Sea Water Fastness)
- 目的:针对泳装、沙滩服饰等测试海水浸泡后的颜色稳定性。
- 方法:
- 试样浸入模拟海水溶液(含氯化钠),处理后晾干。
- 参照标准:ISO 105-E02。
- 评级:1-5级。
-
耐唾液色牢度(Saliva Fastness)
- 目的:确保婴幼儿纺织品在接触唾液时不易褪色(强制检测项目)。
- 方法:
- 用人工唾液处理试样,检测颜色转移。
- 参照标准:GB/T 18886(中国国标)、DIN 53160(德国标准)。
- 评级:≥4级为合格。
二、测试标准的选择与适用性
- 国际主流标准:
- ISO:适用于欧盟、中东等市场。
- AATCC:美国、美洲市场常用。
- GB(中国):国内贸易及部分出口亚洲产品。
- 关键差异:例如,AATCC 61模拟多次家庭水洗,而ISO 105-C06分不同测试强度(如C06-A2为低温低碱,C06-B为高温高碱)。
三、色牢度提升建议
- 染料选择:使用高固色率染料,如活性染料或还原染料。
- 工艺优化:控制染色温度、pH值,充分水洗去除浮色。
- 后整理:采用固色剂、抗紫外线处理等提升色牢度。
四、结论
色牢度检测是纺织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不同检测项目对应实际使用中的多重风险。企业需根据产品用途及目标市场选择合规的检测标准,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达到国际评级要求,从而提升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