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成分分析
-
主成分检测
- 碳化钨(WC)含量:占比通常为60%-97%,直接影响硬度和耐磨性。
- 钴(Co)含量:黏结相占比3%-30%,决定韧性和抗冲击性。
- 其他添加剂:如碳化钛(TiC)、碳化钽(TaC)等,用于提升高温性能或耐腐蚀性。 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
-
杂质元素控制
- 检测氧、氮、硫等杂质含量(需符合ISO 4499标准),避免导致材料脆化或孔隙缺陷。
二、物理性能检测
-
密度
- 检测意义:密度与合金致密度直接相关,理论密度与实际密度的比值(相对密度)需≥99.5%。
- 方法:阿基米德排水法(GB/T 3848)。
-
硬度
- 维氏硬度(HV30):常规牌号硬度范围1300-2000 HV,超细晶粒牌号可达2200 HV以上。
- 洛氏硬度(HRA):适用于高钴含量牌号(如HRA 85-93)。
-
磁性能
- 磁饱和强度:检测钴含量均匀性,偏差需<0.5%。
- 矫顽磁力:间接反映碳化钨晶粒尺寸(细晶粒牌号矫顽力更高)。
三、力学性能测试
-
抗弯强度(TRS)
- 测试标准:ISO 3327,典型值1500-4000 MPa。高钴牌号侧重韧性,低钴牌号侧重强度。
- 试样要求:3×4×35 mm无缺口试样,三点弯曲法测试。
-
断裂韧性(KIC)
- 应用场景:矿山工具、冲压模具等承受冲击载荷的牌号需重点检测。
- 方法:压痕法或单边缺口梁法(SENB)。
-
压缩强度
- 适用于耐高压环境牌号(如YG15),检测轴向载荷下的变形抗力。
四、微观结构分析
-
金相组织
- WC晶粒度:晶粒尺寸范围0.2-10 μm,超细晶粒(<0.5 μm)需通过SEM/TEM观察。
- 孔隙度:按ISO 4505分为A00(无孔隙)至A06等级,影响疲劳寿命。
-
钴相分布
-
缺陷检测
- 使用金相显微镜或超声波探伤,排查裂纹、夹杂等缺陷。
五、表面与尺寸精度检测
-
表面粗糙度
- 切削工具刃口Ra值需≤0.4 μm,抛光牌号Ra≤0.1 μm。
-
几何尺寸公差
- 按ISO 286标准,检测长度、直径、角度等参数,精密刀具公差需≤±0.005 mm。
-
涂层结合力(如TiN、Al2O3涂层)
六、特殊性能检测
-
高温性能
- 红硬性测试:加热至800-1000℃保温后检测硬度保留率。
-
耐腐蚀性
- 酸性/碱性环境浸泡试验(如H2SO4溶液),评估腐蚀失重率。
-
耐磨性
- 模拟工况磨损试验(如Taber磨耗),对比体积磨损量。
七、应用性能验证
- 切削工具:进行实际切削测试,监测刀具寿命、崩刃率。
- 模具材料:测试抗热疲劳性和抗黏着磨损能力。
- 矿山工具:冲击功测试(如JB/T 7985标准)。
总结
硬质合金牌号的检测需结合材料设计、生产工艺及终端应用,通过多维度数据验证其性能。例如,切削工具牌号(如YG8、YT15)需侧重硬度与红硬性,而模具牌号(如YN10)则需高韧性和抗疲劳性。严格的检测流程可有效避免因成分偏差或微观缺陷导致的早期失效,保障工业应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