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检测项目
-
成分分析(绒子含量检测)
- 检测内容:精确测定绒子(绒朵)、绒丝、羽丝、杂质、陆禽毛等的比例。
- 意义:绒子含量≥80%为高品质鹅绒(国标GB/T 14272-2021要求);含量直接影响保暖性能。
- 方法:手工分拣+称重法,或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
-
蓬松度(Fill Power)
- 检测内容:单位重量羽绒在特定压力下的体积(单位:立方英寸/30g)。
- 标准:优质鹅绒蓬松度≥600 FP,极寒地区制品需≥800 FP。
- 设备:ISO 12130标准蓬松度仪,模拟真实使用环境。
-
气味等级
- 检测内容:通过嗅觉法评估水洗后羽绒的异味(霉味、油脂味等)。
- 分级:1级(无味)至5级(强烈异味),合格品需≤2级。
- 关键点:鹅绒因油脂含量低,通常比鸭绒气味更小。
-
清洁度(浊度值)
- 检测内容:水洗后羽绒残留杂质的水体透光度(浊度≤500mm为合格)。
- 风险控制:浊度过高易引发皮肤过敏,反映水洗工艺是否达标。
-
微生物检测
- 检测内容:需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检测。
- 标准:需符合OEKO-TEX 100等生态纺织品限值。
二、卫生与化学安全指标
-
耗氧量
- 检测内容:微生物代谢残留的氧化物质含量(≤10mg/100g)。
- 意义:超标表明水洗不彻底,存在腐败变质风险。
-
残脂率
- 检测内容:羽绒表面残留脂肪比例(标准范围0.3%-2.5%)。
- 影响:残脂过低导致绒朵易碎,过高易滋生细菌。
-
有害化学物质
- 检测内容:APEO、PFAS、重金属(如砷、汞)等。
- 法规依据:欧盟REACH法规、中国GB 18401-2010。
三、真实性鉴别
-
种类鉴定
- 方法:显微镜观察绒朵形态(鹅绒绒枝较长,节点间距大)。
- 防伪重点:避免鸭绒冒充鹅绒,或掺杂混合绒。
-
产地溯源(可选)
四、检测标准与认证
- 国际标准:IDFB(国际羽绒羽毛局)测试规则、EN 12934。
- 国内标准: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QB/T 1196-2022《羽绒羽毛》。
- 认证体系:RDS(责任羽绒标准)、Traceable Down认证。
五、常见质量问题
- 掺杂问题:化纤丝、飞丝、粉碎毛的违规添加。
- 水洗缺陷:清洁度、耗氧量不达标导致异味和卫生风险。
- 虚假宣传:实际绒子含量低于标签标注值(误差需≤3%)。
通过上述系统性检测,可确保鹅绒制品的性能与安全,规避贸易索赔风险。企业应优先选择通过CNAS/CMA认证的实验室,并定期对原料批次进行抽检,特别是在生产旺季前的供应链审核阶段。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