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官鉴别
-
外观特征
- 颜色与纹理:檀木通常具有深色心材(紫檀呈紫红色,黑檀为乌黑色),纹理细腻且带有天然光泽。
- 气味:檀木加热或摩擦后散发独特香味(如绿檀的甜香),仿制品多无天然香气或气味刺鼻。
- 油脂感:檀木表面触感油润,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
-
简易物理测试
- 沉水实验:紫檀、黑檀等密度高(≥1.0 g/cm³)的檀木沉水,而普通木材或仿品可能漂浮。
- 划痕测试:檀木在白色纸张上划动可留下颜色痕迹(如紫檀的橙红色)。
二、物理性能检测
-
密度与硬度
- 使用排水法或电子密度计测定木材密度,对比标准值(如小叶紫檀密度1.05-1.26 g/cm³)。
- 硬度测试(如布氏硬度)评估抗压性能,高硬度是檀木特征之一。
-
含水率
- 通过烘干法或电子水分仪测定,确保木材含水率符合加工或保存要求(通常≤12%)。
三、化学成分分析
-
特征成分检测
- 紫檀素(Pterocarpi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薄层色谱(TLC)鉴定紫檀特有成分。
- 挥发油与黄酮类物质:绿檀的桉叶油醇、黑檀的酚类物质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
有害物质检测
- 检测甲醛、重金属(铅、汞等)残留,确保符合环保标准(如欧盟REACH法规)。
四、微观结构分析
-
显微观察
- 切片后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导管、木射线、树脂道等细胞结构。
- 檀木导管多为单管孔,排列呈“牛毛纹”或“S”形弯曲,仿品结构松散或规则。
-
荧光反应
- 檀木木屑在紫外光下可能显示特定荧光(如紫檀的蓝色荧光)。
五、真伪与产地溯源
-
DNA分子标记
-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比对檀木DNA序列,精准鉴定物种(如印度小叶紫檀 vs 非洲血檀)。
-
同位素分析
- 碳、氧同位素比值可追溯木材地理来源,区分不同产区的檀木。
六、检测标准与认证
- 国际标准:遵循CITES公约(濒危物种贸易限制),如檀香紫檀(印度小叶紫檀)属于附录Ⅱ管制物种。
- 国内标准:参考《红木》(GB/T 18107-2017)及《檀香紫檀鉴定》(LY/T 2986-2018)。
- 权威机构:中国林科院、、等提供认证服务。
七、检测流程
- 取样(心材部位,避免边材干扰)→ 2. 预处理(干燥、粉碎)→ 3. 分项目检测→ 4. 数据比对→ 5. 出具报告。
结语
檀木检测需综合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尤其针对高仿品需结合微观与化学分析。消费者应选择权威机构检测,避免因误判造成经济损失。随着技术进步,无损检测(如近红外光谱)将进一步提升檀木鉴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