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I型试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3 16:12:29 更新时间:2025-05-13 21:41: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3 16:12:29 更新时间:2025-05-13 21:41: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排放控制成为技术开发与市场监管的核心环节。冷起动阶段由于发动机和催化转化器未达到工作温度,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因此I型试验(常温冷起动排放测试)被列为全球主要排放法规(如国六、欧六、EPA Tier 3)的强制性检测项目。该试验模拟车辆在实际使用中从停车状态启动后的排放行为,重点评估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氮氧化物(NOx)及颗粒物(PM)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对于混合动力车型,还需关注动力系统模式切换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I型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气体污染物:CO、THC、NMHC、NOx的浓度和质量排放量; 2. 颗粒物:PM质量及数量(PN)的限值; 3. 混合动力特性参数:发动机启动时机、电池SOC(荷电状态)变化对排放的关联性。 测试结果需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或欧盟WLTP(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程序)的限值要求。
检测过程依赖以下关键设备: 1. 底盘测功机:模拟实际道路负载,控制车速与加速度; 2. 全流稀释排气分析系统:配备NDIR(非分散红外)分析仪(CO/CO₂)、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HC/NMHC)及CLD(化学发光分析仪,NOx); 3. 颗粒物采样系统:包括滤膜称重装置和颗粒计数器(PM/PN检测); 4. 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车辆CAN总线信号、排放数据及环境参数(温度、湿度)。 混合动力车型还需通过OBD接口同步监测动力电池状态和发动机运行模式。
I型试验遵循标准化流程: 1. 预处理:车辆在20-30℃环境中静置12小时以上,确保冷态条件; 2. 行驶循环执行:按照WLTC或NEDC循环运行,覆盖低速、中速、高速及超高速工况; 3. 排放采样:从冷启动开始全程采集稀释排气,分阶段(如市区段、高速段)分析污染物; 4. 数据处理:通过碳平衡法计算质量排放值,比对法规限值。 对于混合动力车辆,需验证发动机在纯电模式切换时的排放突增情况,并确保测试中动力系统策略符合申报状态。
主要依据标准包括: 1. 中国国六标准:GB 18352.6-2016规定CO限值为500 mg/km,NOx为35 mg/km(WLTC循环); 2. 欧盟法规:(EC) No 715/2007要求PN限值为6×10¹¹ particles/km(RDE实际驾驶排放补充测试); 3. SAE J2841:针对混合动力系统排放测试的专用方法标准。 检测机构需通过CNAS或EPA认证,确保测试环境控温精度±2℃,湿度偏差≤10% RH。
I型试验是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准入的核心门槛,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产品认证与环保合规性。随着RDE(实际驾驶排放)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测试要求的升级,未来检测技术将向高精度实时监测、多模式协同分析方向演进,以应对复杂动力系统带来的排放控制挑战。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