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分离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4 05:32:10 更新时间:2025-05-13 05:32:1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4 05:32:10 更新时间:2025-05-13 05:32:1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pizootic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EHNV)是一种主要感染淡水鱼类的致命病原体,尤其对虹鳟鱼、银鲈等经济鱼种危害极大。该病毒可通过水体、受污染饵料或接触传播,引起造血组织坏死、肝脾肿大及高死亡率,对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EHNV感染早期症状不典型,且与部分鱼类病毒病存在交叉反应,精准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成为防控疫情的核心手段。目前,病毒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确诊EHNV感染的主要方法,需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以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针对EHNV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1. 病毒分离与培养:通过接种敏感细胞系(如BF-2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
2. 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
3. 血清学检测:ELISA或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4.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造血器官特征性病理变化。
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
-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必备设备
- 细胞培养箱及倒置显微镜(观察CPE)
- PCR仪(常规/实时荧光定量)
- 电泳系统及凝胶成像仪
- 超高速离心机(病毒浓缩)
- 荧光显微镜(免疫荧光分析)
病毒分离流程:
1. 采集病鱼肝、脾、肾组织匀浆后过滤除菌
2. 接种BF-2细胞系,28℃培养观察7-14天
3. 通过CPE特征(细胞圆缩、脱落)初步判定
4.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六边形,直径150nm)
分子检测关键步骤:
1. RNA提取:使用TRIzol法或商业化试剂盒
2. 引物设计:针对MCP(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域
3. RT-PCR扩增:两步法(逆转录+扩增)
4. 产物分析:1.5%琼脂糖凝胶电泳(预期条带约500bp)
5. 测序验证:与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如登录号NC_031086)
国际公认标准依据:
- 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最新版
- ISO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国内规范参考:
- GB/T 34747-2017《鱼类病毒性疾病检测规程》
- SN/T 3979-2014《水生动物疫病检疫技术规范》
阳性判定标准需满足:
①细胞培养出现典型CPE且电镜观察到病毒粒子
②PCR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且测序相似度≥95%
③排除IHNV、VHSV等相似病毒的交叉反应
(注:实际操作中建议联合使用病毒分离与分子检测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样本运输需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检测过程需设置阳性和空白对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