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曲霉毒素(ST)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23:59:54 更新时间:2025-05-15 23:59:5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23:59:54 更新时间:2025-05-15 23:59:5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是一种由曲霉菌属(如杂色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饲料、中药材及食品中。其化学结构与黄曲霉毒素B1相似,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肝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引发肝癌、免疫抑制等健康风险。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视,ST的检测已成为食品、农业及药品监管领域的重点内容。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监控ST污染水平,对保障人类健康、规范行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杂色曲霉毒素的检测主要针对以下对象:
1. 谷物及饲料:玉米、小麦、大麦等易受霉菌污染的农作物,以及动物饲料原料及成品。
2. 中药材及制品:储存不当的中药材(如陈皮、半夏)可能因霉变产生ST。
3. 加工食品:酱油、醋、酒类等发酵食品,需关注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毒素残留。
ST检测需依赖高精度仪器,常见设备包括:
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FLD)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用于定量分析。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ST的检测,灵敏度高。
3. 酶标仪: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筛查。
4. 免疫亲和柱:用于样品前处理,特异性吸附ST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ST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利用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限可达0.5 μg/kg。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合质谱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多毒素同步检测,检测限低至0.1 μg/kg。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操作简便且适合大批量样品初筛,但需验证假阳性率。
4. 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检测法:通过特异性抗体纯化样品,结合荧光检测提高准确性,广泛用于国标方法。
国内外针对ST检测制定了多项标准,主要包括:
1. 中国国家标准(GB):GB 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部分方法适用于ST检测。
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 16050:2003《谷物及制品中杂色曲霉毒素的测定》规定了HPLC和TLC方法。
3. 欧盟委员会法规(EC):No 1881/2006明确食品中ST的限量要求,配套采用AOAC 2001.13检测方法。
4. 药典方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2341收录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指导原则。
杂色曲霉毒素的检测需结合样品类型、检测目的及设备条件选择合适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HPLC-MS/MS等联用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逐渐成为主流。严格的检测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对防控ST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