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热损伤粒率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1:41:45 更新时间:2025-05-16 01:41: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1:41:45 更新时间:2025-05-16 01:41: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粮食、油料及食品加工行业中,完整粒率、损伤粒率及热损伤粒率是评价原料和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完整粒率反映物料中未受损颗粒的占比,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和外观品质;损伤粒率则用于评估因机械碰撞、虫害或霉变导致的颗粒破损程度;而热损伤粒率主要针对高温处理过程中因过热导致变质的颗粒比例。这些指标的精准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加工工艺以及满足贸易标准具有核心意义。通过科学检测和分析,企业可有效控制原料损耗、提升产品等级,并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 完整粒率检测
检测对象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完整颗粒,要求颗粒形态完整、无破损或裂纹。检测时需排除杂质和其他缺陷颗粒的干扰。
2. 损伤粒率检测
涵盖机械损伤、虫蚀损伤、霉变损伤等类型,颗粒表面或内部有明显可见的缺陷特征,需按损伤类型分类统计。
3. 热损伤粒率检测
特指因烘干、烘焙或储存温度过高导致的颗粒变色、碳化或结构破坏,常见于粮食烘干和坚果加工过程。
主要检测设备:
- 电子筛分仪(用于完整粒率初筛)
- 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0.01g)
- 显微成像系统(损伤特征分析)
- 烘箱(热损伤模拟实验)
- 色差计(热损伤颜色判定)
检测方法:
1. 筛分法:依据GB/T 5494标准,通过分级筛分离完整粒与破损粒,计算质量占比;
2. 人工分拣法:由专业人员按标准图谱对损伤颗粒进行目视分拣;
3. 热损伤判定法:采用烘箱模拟热处理后,通过颜色变化和显微观察确认损伤程度。
国内标准:
- GB/T 5494-2019《粮油检验 谷物、豆类杂质及不完善粒检验法》
- GB 5009.2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性食品中热损伤粒的测定》
国际标准:
- ISO 605:1991《豆科作物中杂质和不完善粒的测定》
- AOAC 963.35《热损伤谷物颗粒测定方法》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环境温湿度(温度20±2℃,相对湿度60±5%),样品制备需遵循四分法取样原则,单次检测样本量不少于500g,重复试验误差应小于1.5%。检测报告需明确标注检测方法、仪器型号及标准依据,确保数据可追溯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