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型检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5:38:48 更新时间:2025-05-16 05:38: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5:38:48 更新时间:2025-05-16 05:38: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粒型检验检测是材料科学、食品工业、农业及化工等领域中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主要用于评估颗粒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对粒径大小、形状系数、长宽比、圆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能够判断颗粒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或产品标准。在食品加工中,粒型影响口感与溶解性;在建筑材料中,颗粒形态决定力学性能;在医药领域,药物颗粒的均一性直接关联制剂效果。因此,粒型检测对于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粒型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粒径分布:分析不同尺寸颗粒的占比;
2. 形状参数(如球形度、延伸度、粗糙度);
3. 密度与堆积特性;
4. 表面形态(裂纹、孔隙等微观特征);
5. 颗粒定向排列(针对纤维或片状颗粒)。
常用仪器包括:
1. 激光粒度分析仪:基于光散射原理测量粒径分布;
2. 图像分析系统:结合显微镜与图像处理软件量化形状参数;
3. 筛分机:通过标准筛网进行物理分级;
4. 动态图像分析仪:实时捕捉运动颗粒的形态特征;
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观测表面形貌。
主流的检测方法分为三类:
1. 干法检测:直接对干燥样品进行筛分或光学分析,适用于不易结块颗粒;
2. 湿法检测:将颗粒分散于液体中测量,避免静电干扰;
3. 图像分析法:通过灰度阈值分割算法提取颗粒轮廓,计算形状参数。
国内外常用标准包括:
1. ISO 13322-1:2014:静态图像法颗粒形貌分析规范;
2. GB/T 19077-2016: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通则;
3. ASTM B822-20: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标准;
4. JIS Z 8901:2006:粉体颗粒测试方法;
5. 药典标准(如USP<785>):针对药物微丸的圆度与粒径控制要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