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3:33:24 更新时间:2025-05-19 03:33:2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3:33:24 更新时间:2025-05-19 03:33:2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环节。研究表明,约80%的医院感染与手部污染直接相关。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设备或处理污染物后,手部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耐药菌等),若未彻底清洁消毒,极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通过科学规范的手部微生物检测,能够评估手卫生执行效果,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护人员手检测通常包括以下核心指标:
1. 菌落总数:反映手部微生物污染总体水平,单位以CFU/cm²(每平方厘米菌落数)表示;
2. 致病菌筛查:重点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MDR-GNB)等;
3. 手卫生依从性评估:通过ATP生物荧光法快速检测有机物残留;
4. 消毒效果验证:对比消毒前后的微生物数量变化。
根据检测原理不同,主要使用以下设备:
- ATP生物荧光检测仪:通过荧光信号量化有机物残留,30秒内出结果;
- 微生物培养箱:用于传统平板培养法,需48-72小时培养周期;
- PCR检测系统:快速鉴定特定病原体基因片段;
- 便携式菌落计数器:自动计算培养后的菌落数量。
目前主流检测方法包括:
1. 棉拭子采样法(WHO推荐):用浸渍中和剂的棉签擦拭双手指缝、掌面等区域,洗脱后接种琼脂培养基;
2. 琼脂直接接触法:将Rodac平板按压在手掌表面,直接培养观察菌落;
3. ATP生物荧光法:采样后与试剂反应,通过荧光值评估清洁度;
4. 荧光标记法:使用特殊荧光剂模拟污染物,通过紫外线检查清洁盲区。
主要参考以下规范:
- WHO指南:要求手部菌落总数≤5 CFU/cm²(外科手消毒后);
- 中国WS/T 313-2019:规定卫生手消毒后菌落数≤10 CFU/cm²;
- 美国CDC标准:采用ATP检测时RLU值需低于200;
- ISO 21527:规范真菌和酵母菌的检测流程。
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每月定期抽检并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同时加强手卫生培训和检测结果反馈,形成持续质量改进循环,最终实现手卫生合格率≥95%的目标。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