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含量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3 19:10:09 更新时间:2025-05-22 19:10:0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3 19:10:09 更新时间:2025-05-22 19:10:0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剂和塑料等行业的化学添加剂,通过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紫光来增强材料的白度和亮度。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体健康风险(如致敏性)以及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准确检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对产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及法规合规性至关重要。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均对荧光增白剂的添加量设定了严格限制,如纺织品中的禁用物质清单(如GB/T 17592-2011)和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要求(如GB 9685-2016)。
荧光增白剂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总荧光增白剂含量:定量分析样品中所有荧光增白剂的总浓度;
2. 特定种类鉴别:如二苯乙烯型(如C.I.荧光增白剂28、71)、香豆素型等不同化学结构的区分;
3. 迁移量测试:针对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评估增白剂向食品中的迁移风险;
4. 禁用物质筛查:检测是否含有法规禁止的荧光增白剂(如部分偶氮类物质)。
常用的检测设备包括:
1. 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扫描,定性和定量分析荧光信号;
2.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搭配荧光检测器,实现复杂基质中多种增白剂的分离与检测;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用于快速检测高浓度样本;
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针对痕量分析和未知物结构鉴定;
5. 薄层色谱(TLC):用于初步筛查和半定量分析。
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1. 标准曲线法:通过已知浓度的荧光增白剂溶液建立荧光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反推样品含量;
2. 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丙酮等溶剂从固体样品中提取荧光增白剂,再进行仪器分析;
3. 柱层析净化法:对含干扰物质的样品进行预处理,提高检测准确性;
4. 同步荧光光谱法:通过优化Δλ参数,减少背景干扰,适用于复杂基质检测。
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包括:
1. GB/T 27741-2011: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
2. GB/T 23344-2009: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定量分析;
3. ISO 105-Z11:200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中荧光增白剂的评定;
4. EN 648:2006:食品接触纸制品荧光增白剂迁移量检测;
5. JIS L 0867:2017:日本工业标准中荧光增白剂的测试方法。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也涌现出基于纳米材料传感和便携式荧光检测仪的新型方法,为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检测机构需根据样品类型、检测目的及法规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组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