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性物质(荧光增白剂)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3 23:03:02 更新时间:2025-05-22 23:03:0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3 23:03:02 更新时间:2025-05-22 23:03:0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荧光性物质(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FWAs),俗称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紫色可见光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纺织品、纸张、洗涤剂、塑料等产品中,以提升物品的视觉白度和亮度。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例如皮肤刺激、致敏性及生态毒性。因此,针对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成为产品质量控制、安全评估及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目前,各国对相关产品的荧光性物质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要求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确保其合规性。
荧光增白剂的检测项目主要涵盖以下领域:
1. 纺织品与服装:检测织物中可迁移荧光物质的残留量,尤其针对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如内衣、童装);
2. 纸制品:包括卫生纸、餐巾纸、食品包装纸等,确保其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要求;
3. 洗涤剂与化妆品:评估增白剂添加量及其在日化用品中的稳定性;
4. 塑料制品:如玩具、食品容器,避免荧光物质迁移至食品或人体。
荧光性物质的检测需依赖高精度仪器:
1. 紫外分析仪(UV Analyzer):通过365nm紫外光源激发样品,快速筛查是否含有荧光物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定量分析荧光强度,确定增白剂种类及浓度;
3.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结合荧光检测器,分离并定量复杂基质中的多种荧光增白剂;
4. 质谱联用仪(LC-MS/MS):用于痕量检测及结构鉴定,提升结果准确性。
常见检测方法包括:
1. 紫外灯照射法(定性筛查):在暗室中用365nm紫外灯照射样品,观察是否呈现蓝白色荧光,适用于现场快速初筛;
2. 荧光光谱分析法(定量检测):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激发/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浓度计算;
3. 化学提取-仪器联用法:针对复杂样品(如纺织品),采用溶剂提取目标物后,经HPLC或LC-MS/MS分析,确保结果精确;
4. 迁移性测试: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如汗液、水浸),测定荧光物质从材料中释放的量。
全球范围内针对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标准包括:
1. 中国标准:GB/T 27741-2011《纸和纸板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测定》、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2. 国际标准:ISO 105-Z1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中荧光增白剂的评估》、FDA 21 CFR 176.170(食品包装材料要求);
3. 欧盟法规:REACH法规附件XVII(限制特定荧光增白剂使用)、EN 648《与食品接触的纸和纸板》。
通过上述检测手段与标准的严格执行,可有效控制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并满足国际贸易合规要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