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充电试验(电池或电池块)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5:56:55 更新时间:2025-05-23 05:56:5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5:56:55 更新时间:2025-05-23 05:56:5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过充电试验是针对电池或电池块安全性能的核心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评估其在异常充电条件下的耐受能力和稳定性。随着锂电池、镍氢电池等化学电源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过充电场景下的安全风险日益受到关注。该试验通过模拟电池在超出额定充电条件(如电压、电流或时间)下的反应,检测其是否会发生热失控、漏液、起火甚至爆炸等危险情况,为电池设计改进和实际应用提供关键依据。
过充电试验主要包含以下关键检测项目:
1. 最大耐受过充电电压测试
2. 持续过充时间测定
3. 温升特性监测(包括电池表面和内部温度)
4. 电解液泄漏检测
5. 气体产生量分析
6. 结构完整性评估(膨胀、变形等)
7. 电压/电流异常波动记录
8. 热失控触发条件研究
完成过充电试验需配置专业设备:
- 高精度可编程充放电测试系统(可模拟过充场景)
- 多通道温度记录仪(±0.5℃精度)
- 红外热成像仪(非接触式温度监测)
- 气体成分分析仪(检测H₂、CO等危险气体)
- 压力传感器(监测电池内部压力变化)
- 高速摄像机(捕捉异常反应瞬间)
- 绝缘电阻测试仪(验证外壳绝缘性能)
标准检测流程包括:
1. 预处理:电池在25±5℃环境下以0.2C放电至终止电压
2. 恒流充电:以3C倍率持续充电至规定过充电压(通常为额定电压的1.5-2倍)
3. 电压保持:维持过充电压直至触发保护装置或达到设定截止条件
4. 实时监测:同步记录温度、电压、电流曲线,捕捉热失控临界点
5. 后处理:静置观察2小时,检查外观变化及漏液情况
6. 拆解分析:对失效电池进行电极材料SEM/EDS检测
主要依据以下国内外标准:
- UN 38.3《危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
- IEC 62133:2017《含碱性或非酸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安全要求》
- 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
- UL 1642《锂电池安全标准》
- SAE J2464《电动汽车电池滥用测试》
标准中明确规定:试验后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外壳温度不超过150℃,且无电解液泄漏超过5%质量损失。
通过系统的过充电试验检测,可有效识别电池设计缺陷,优化保护电路参数,为电池安全认证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新国标对电池安全要求的提升,该检测项目在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强。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