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充电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8:57:34 更新时间:2025-05-23 08:57:3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8:57:34 更新时间:2025-05-23 08:57:3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抗过充电检测是电池及储能系统安全性能评价中的核心环节,主要用于评估电池在异常充电条件下(如电压超出设计上限、充电时间过长等)的耐受能力和安全表现。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过充电引发的热失控、起火甚至爆炸等风险备受关注。通过抗过充电检测,可有效验证电池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优化电芯材料与结构设计,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抗过充电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
1. 过充电电压耐受性:测试电池在超过标称电压(如1.5倍或更高)下的稳定性;
2. 温升特性:监测过充过程中电池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
3. 循环寿命影响:评估多次过充对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性能的损害;
4. 安全阀动作测试:验证防爆装置在过压条件下的响应有效性;
5. 泄漏与形变观察:检查电池是否发生电解液泄漏、壳体膨胀或破裂。
开展抗过充电检测需配置专业仪器:
• 高精度充放电测试系统(如Arbin BT2000),支持定制化过充程序;
• 多通道温度采集仪(如Keysight 34972A),实时监控电池不同部位温度;
• 内阻测试仪(如HIOKI BT3562),分析过充前后电池内阻变化;
• 防爆测试舱(配备气体检测与灭火装置),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 高速摄像系统,记录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可视化数据。
典型检测流程分三阶段:
1. 预处理阶段:电池以标准条件(如0.5C)充放电至标称容量,记录初始参数;
2. 过充电实施阶段:以恒定电流(通常为1C-3C)持续充电至目标电压(如4.8V对3.7V电芯),或触发保护装置动作;
3. 结果判定阶段:观察电池是否发生起火、爆炸,测量电压回落、容量保持率等指标,结合温度曲线综合评估安全性。
国内外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 IEC 62133:涵盖便携式电池过充安全要求;
• GB 31241-2022:中国强制性标准规定锂电池过充测试条件;
• UL 1642:明确锂电池过充后72小时无爆炸的判定准则;
• UN 38.3:运输安全测试中包含过充电项目;
• SAE J2464:电动汽车电池滥用试验指南。
通过系统化的抗过充电检测,可建立电池安全性能数据库,为产品设计改进和标准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新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