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10:22:43 更新时间:2025-05-23 10:22:4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10:22:43 更新时间:2025-05-23 10:22:4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是一类能引起人类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导致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生命安全。随着全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快速、准确地检测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成为食品加工、医疗疾控及环境监测领域的核心任务。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检测通常围绕以下核心项目展开:
1. 菌株分离与鉴定:从样本中分离疑似菌株,并通过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确认是否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2. 毒力基因检测:针对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的特异性毒力基因(如eaeA、bfpA、stx等)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
3.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治疗。
4. 血清分型:通过O抗原和H抗原的血清学分类确定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
检测过程中需依赖精密仪器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PCR仪:用于扩增目标毒力基因,实现快速核酸检测。
-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如VITEK 2):高效完成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
-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及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结合情况。
- 酶标仪:用于ELISA法检测毒素或抗原。
- 恒温培养箱:提供菌株生长的适宜环境。
根据技术原理,主要检测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培养法
- 步骤: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初筛→生化试验(IMViC试验)确认→血清分型。
- 优点:成本低、结果直观;缺点:耗时长(3-5天),灵敏度有限。
2. 分子生物学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通过特异性引物快速检测毒力基因,灵敏度高。
- 基因测序:用于菌株分型及溯源分析,适用于暴发疫情调查。
3. 免疫学方法
- ELISA: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菌毒素或表面抗原。
- 胶体金试纸条: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15分钟内可出结果。
国内外针对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制定了多项标准,确保检测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 国际标准:ISO 16654:2001《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 中国标准:GB 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 美国标准:FDA BAM Chapter 4A《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 欧盟标准:EN ISO 10272-1:2017 针对食品链微生物学的检测指南。
当前检测技术正向快速化、高通量方向发展:
- 多重PCR技术:单次反应可同时检测多种毒力基因,提升效率。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实现菌株的快速精准鉴定。
- 微流控芯片技术:集成样本前处理与检测步骤,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