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于水的杂质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7 19:49:14 更新时间:2025-05-26 19:49:1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7 19:49:14 更新时间:2025-05-26 19:49:1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不溶于水的杂质检测是多个行业(如制药、食品、化工等)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原料、中间体或成品中可能存在的颗粒物、机械性杂质或未溶解物质的检测中应用广泛。这类杂质的来源可能包括生产设备磨损、原料纯度不足或工艺过程中的污染。其存在不仅可能影响产品性能,还可能对使用安全性造成威胁。因此,通过科学方法检测和分析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及特性,是确保产品合规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不溶于水的杂质检测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1. 杂质含量:定量检测样品中不溶于水的物质总质量或体积占比;
2. 粒径分布:分析杂质颗粒的尺寸范围及分布规律;
3.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确定杂质的组成(如金属颗粒、纤维、塑料等);
4. 形态学观察:显微镜下观察杂质的形状、颜色及表面特征。
常用的检测仪器包括:
1. 过滤装置:如微孔滤膜、砂芯过滤器,用于分离不溶物;
2. 显微镜: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杂质微观结构;
3. 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加速杂质沉降;
4. 电子天平:高精度称量干燥后的杂质质量;
5. 红外光谱仪(FTIR):用于杂质成分的定性分析。
检测流程通常分为以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于水中,充分震荡或超声分散;
2. 溶解与过滤:使用指定孔径的滤膜过滤溶液,保留不溶物;
3. 离心分离:对于悬浮颗粒,通过离心加速沉降并收集沉淀;
4. 干燥称重:将滤膜上的杂质干燥后称量,计算质量百分比;
5. 显微分析与成分鉴定: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光谱技术对杂质进行定性分析。
主要依据的国内外标准包括:
1. ISO 11737-1:医疗产品微粒污染的测定方法;
2. 中国药典:第4部通则“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3. ASTM D6217:塑料材料中不溶物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4. GB/T 9724-2007:化学试剂不溶物测定通用方法。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方法学验证要求,包括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的确认。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