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砷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1 06:31:39 更新时间:2025-06-30 06:31: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1 06:31:39 更新时间:2025-06-30 06:31: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可溶砷是指在水或酸性环境中可溶解的砷化合物,主要包括亚砷酸盐(As³⁺)和砷酸盐(As⁵⁺)。作为一类剧毒污染物,可溶砷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矿山排水、农业灌溉水及地下水中,可通过食物链富集,长期暴露可导致皮肤癌、内脏癌变及神经系统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超1.4亿人饮用水中砷含量超标。因此,精确检测环境介质(如水、土壤、食品)中的可溶砷含量,对保障公共健康、环境安全和工业合规性具有重大意义,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检测项目之一。
可溶砷检测的核心项目聚焦于样品中可溶性无机砷的总量及价态分析。重点检测对象包括:饮用水中的溶解态砷(需区分As³⁺和As⁵⁺)、土壤浸出液中的有效态砷、食品提取液(如大米、海产品)中的生物可利用砷。根据应用场景,检测限通常要求达到μg/L级(水体)或mg/kg级(固体样品),并需明确报告不同价态砷的比例,因为三价砷的毒性是五价砷的60倍以上。
现代可溶砷检测主要依赖三类高灵敏度仪器:1)原子荧光光谱仪(AFS),通过氢化物发生装置将砷转化为挥发性氢化物,检测限可达0.1 μg/L,适用于大批量水质筛查;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可同时检测多元素及砷同位素,检测限低至0.01 μg/L,适用于复杂基质如生物样品;3)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配备石墨炉或氢化物发生器,操作成本较低,是基层实验室的常用设备。辅助设备包括微波消解仪(用于样品前处理)和液相色谱仪(用于砷形态分离)。
主流的可溶砷检测方法需经过样品前处理-分离-定量三步骤:1)样品前处理:水体样品经0.45 μm滤膜过滤去除颗粒物;固体样品需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2)分离富集:采用氢化物发生法(HG)将砷转化为AsH₃气体,或通过液相色谱(LC)分离不同价态砷;3)定量分析: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适用于As³⁺/As⁵⁺分步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则通过质荷比(m/z 75)直接定量总砷。关键操作需控制溶液pH(影响氢化物生成效率)并添加抗干扰剂(如硫脲消除铜离子干扰)。
全球主要检测标准体系均对可溶砷设定严格规范:1)中国国标: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为10 μg/L,检测方法依据GB/T 5750.6-2006(AFS法);GB 5009.11-2014规定食品中无机砷的LC-AFS/ICP-MS检测流程;2)国际标准:ISO 17294-2(ICP-MS水质检测)、ISO 17378-1(AFS法);3)美国标准:EPA 6020B(ICP-MS)、EPA 7063(氢化物AAS法)。所有标准均要求质量控制:加标回收率需达85%-115%,平行样相对偏差≤10%,并定期使用NIST标准物质校准。
为确保数据可靠性,检测需实施全程质控:空白实验消除本底干扰,标准曲线R²>0.999,每10个样品插入质控样。当前趋势是开发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如纳米金比色法可在30分钟内实现水中砷的半定量筛查。随着砷形态分析需求的增长,联用技术(如LC-ICP-MS)将成为主流,推动可溶砷检测向更低检测限、更高形态分辨率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