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制冷量试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09:20:56 更新时间:2025-07-01 09:20:5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09:20:56 更新时间:2025-07-01 09:20:5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名义制冷量是衡量制冷设备(如空调、冷水机组、冰箱等)在规定工况下制冷能力的关键性能指标,通常以千瓦(kW)或冷吨(RT)表示。它直接反映了设备的核心制冷效率,是产品选型、能效标识评定、市场准入以及用户对比设备性能的基础依据。名义制冷量试验检测是在严格控制的标准化实验室环境条件下,依据国家或国际公认的检测标准,对制冷设备的实际制冷能力进行精确测量和验证的过程。该检测对于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推动行业能效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权威机构依据标准进行的名义制冷量检测,其数据才具有公信力和可比性,是评价产品是否名副其实、达到标称性能的黄金准则。
名义制冷量试验检测的核心目标是准确测定设备在规定(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围绕这一核心,需进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性能参数测量与状态确认:
1. 制冷量: 这是最直接的检测目标值,即单位时间内设备从被冷却空间(或介质)中移除的热量。
2. 输入功率: 测量制冷设备在达到名义制冷量时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包括压缩机、风机、水泵等所有耗电部件。这是计算能效比(EER)或性能系数(COP)的基础。
3. 运行电流与电压: 监测设备运行时的电流和电压值,确保其在额定电压下运行,并评估电气性能。
4. 制冷剂参数: 关键点的制冷剂压力(高压、低压)、温度(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过冷度、过热度)。这些参数用于分析系统循环状态,辅助计算制冷量或验证系统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5. 风量/水流量: 测量通过蒸发器的空气流量(风冷设备)或通过蒸发器的水流量(水冷设备)。这对于采用焓差法或量热法计算制冷量至关重要。
6. 进/出风(水)温度与湿度: 精确测量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的介质(空气或水)的入口和出口干/湿球温度(空气)或温度(水)。这是计算换热量(即制冷量)的基本输入参数。
7. 环境工况: 严格监控并维持测试所需的室内侧(蒸发器侧)和室外侧(冷凝器侧)的名义工况条件,包括空气的干/湿球温度、相对湿度等。
8. 设备运行稳定性: 确保设备在测试期间运行达到稳定状态,所有主要参数波动在标准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名义制冷量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度依赖于精密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主要仪器包括:
1. 焓差实验室或量热计实验室: 这是进行名义制冷量检测的核心设施。焓差实验室通过精确控制空气侧的温湿度条件,测量空气流过蒸发器前后的焓差和风量来计算制冷量。量热计实验室(如房间型量热计)则是将被测设备置于一个高度隔热的封闭空间内,精确测量维持该空间设定温度所需的加热或制冷量,此量即等于设备的制冷量。
2.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或直接测量相对湿度),精度需满足标准要求(如±0.1°C, ±0.5%RH)。
3. 流量测量装置: * 风量测量: 喷嘴装置、皮托管阵列、热线风速仪等,配合静压测量装置。 * 水流量测量: 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
4. 功率分析仪: 用于精确测量设备的总输入有功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
5. 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 用于制冷系统关键点(吸气、排气、冷凝器出口、蒸发器出口等)的压力和温度监测。
6. 数据采集系统: 实时采集、记录和处理所有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
7. 环境工况控制设备: 包括精密空调、加湿器、除湿机、冷却水塔/冷水机组等,用于精确模拟和维持名义工况规定的环境条件。
名义制冷量试验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1. 空气焓差法: 这是目前最主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风冷式设备(如家用空调、风冷单元机等)。 * 原理: 在空气流过被测设备蒸发器(室内侧)的前后位置,精确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或相对湿度),计算出进风和出风的空气比焓值。同时精确测量通过蒸发器的风量(体积流量)。制冷量通过公式计算:制冷量 (kW) = 风量 (m³/s) * 空气密度 (kg/m³) * (进风比焓 - 出风比焓) (kJ/kg) / 1000。 * 要求: 需要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量测量装置,且测试环境(焓差室)需高度稳定。
2. 液体(水)载冷剂法: 主要用于水冷式设备(如水冷式冷水机组)。 * 原理: 精确测量流经蒸发器的冷冻水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制冷量通过公式计算:制冷量 (kW) = 水流量 (kg/s) * 水的比热容 (kJ/kg·K) * (冷冻水出口温度 - 冷冻水进口温度) (K)。 * 要求: 需要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
3. 房间型量热计法: 提供极高的测量精度,通常用作仲裁方法或校准其他方法。 * 原理: 将被测设备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置于两个独立的、高度隔热的房间(量热计)内。通过精确测量维持每个房间设定温度所需的加热量或制冷量(通常用电加热器精确提供),此热量平衡值即为设备在该侧的换热量(室内侧为制冷量,室外侧为冷凝热量)。 * 要求: 设备造价和运行成本极高。
通用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测试必须在设备达到稳态运行后进行,即所有主要测量参数(温度、压力、功率等)的波动在标准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小于允许偏差(例如±1%或±0.3°C)。测试持续到满足稳态条件要求,并稳定运行足够长时间(通常至少30分钟),期间持续采集有效数据。
名义制冷量试验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或国际公认的标准,以确保测试方法、工况条件、测量精度和结果表达的统一性、可比性和权威性。主要标准包括:
1. GB/T 7725-2022《房间空气调节器》: 这是中国针对家用和类似用途房间空调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制冷量、制热量、能效等的试验方法(主要采用焓差法)和名义工况条件。
2. GB/T 18430.1-2019《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该标准规定了工商业用冷水机组(包括风冷和水冷)的性能试验方法(主要采用液体载冷剂法)和名义工况。
3. GB/T 17758-201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适用于风冷、水冷单元式空调机(不含多联机),规定了试验方法(常采用焓差法)和名义工况。
4. ISO 5151:2017《Non-ducted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 Testing and rating for performance》: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非风管式空调和热泵的性能测试与标定标准。
5. AHRI Standard 210/240 《Performance Rating of Unitary Air-Conditioning & Air-Source Heat Pump Equipment》: 美国空调供暖和制冷工业协会(AHRI)制定的针对单元式空调和热泵设备的性能评级标准,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