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漆件的涂层附着力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14:18:34 更新时间:2025-07-01 14:18: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14:18:34 更新时间:2025-07-01 14:18: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涂层附着力是指油漆、涂料或其它覆盖层与其所涂覆基材表面之间的结合强度。它是衡量涂装质量最为核心的性能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涂层的耐久性、防腐性能、装饰效果以及最终产品的使用寿命。附着力不足会导致涂层在后续使用、运输或环境应力(如温度变化、湿度侵蚀、机械冲击)作用下发生剥落、起泡、开裂等现象,造成保护失效或外观缺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涂漆件的涂层附着力进行科学、准确、规范的检测,在涂装工艺控制、产品质量验收和使用寿命评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化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涂装过程中的问题(如基材前处理不当、涂料选择错误、施工工艺参数不合理、固化不充分等),从而指导工艺优化,确保涂装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涂层附着力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量化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涂层类型和标准要求,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
1. 基础附着力测试:
* 划格法附着力:评估涂层抵抗从基材上以方格形式剥离的能力,结果以等级表示。
* 划叉法附着力:原理类似划格法,但采用“X”形切口,更适用于较坚硬的基材或较厚的涂层。
* 拉开法附着力:测量将规定面积的涂层从基材上垂直拉脱所需要的最大拉力(通常以MPa或psi表示),是最直接、最量化的附着力测试方法。
2. 环境试验后的附着力:
* 将涂漆件暴露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高湿、冷凝水、盐雾、紫外线老化、冷热循环等)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附着力测试。此项目评估涂层在恶劣环境下附着力的保持能力,对耐候性和耐久性要求高的产品尤为重要。
3. 特殊附着力测试:
* 耐冲击后的附着力:对涂层进行规定能量的冲击后,检查冲击区域涂层是否出现剥落或开裂,或测试冲击区域的附着力。
* 耐弯曲后的附着力:将涂漆件弯曲到规定直径或角度后,检查弯曲处涂层是否出现开裂或剥落。
* 刻痕水浸泡/沸水附着:在涂层上做刻痕,然后浸入水或沸水中一段时间,观察刻痕边缘涂层是否起泡或剥落。
进行涂层附着力检测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 主要用途 | 特点 |
---|---|---|
划格/划叉试验器 | 在涂层表面切割出间距相等、垂直交叉的网格线或“X”形划痕。 | 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配备不同规格的刀片(间距通常为1mm, 2mm, 3mm)以满足不同厚度涂层要求。 |
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 | 将特定规格的试柱(锭子)粘接在涂层表面,然后使用液压或机械装置将其垂直拉开,测量所需拉力。 | 提供最直接的定量数据(MPa/psi),测试精度高,应用范围广(实验室和现场均可),是核心仪器。需配备不同直径的锭子和高强度粘接剂。 |
胶带(压敏胶带) | 用于划格法、划叉法和刻痕试验中,粘贴在切割区域,然后快速撕下,评估涂层被粘脱的程度。 | 需符合标准要求(如3M 610#胶带或等效品),是划格/划叉法必备耗材。 |
放大镜/显微镜 | 用于观察划格/划叉区域涂层剥离的形态、面积和等级评定。 | 通常要求具备10倍放大倍数。 |
环境试验箱 (盐雾箱、恒温恒湿箱、QUV等) |
用于进行环境试验后的附着力测试前处理。 | 模拟实际服役环境条件。 |
冲击试验仪/弯曲试验仪 | 用于进行耐冲击后附着力或耐弯曲性能测试。 | 提供标准化的机械应力。 |
不同的检测项目对应不同的标准方法,以下是几种最常用方法的概述:
1. 划格法 (Cross-Cut Test):
* 标准依据: GB/T 9286, ISO 2409, ASTM D3359 Method B。
* 步骤:
1. 清洁试样表面。
2. 使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割出规定间距(如1mm, 2mm, 取决于涂层厚度)的网格(通常6条×6条),切穿至基材。
3. 用软刷清除网格碎片。
4. 将压敏胶带紧密贴附在网格区域。
5. 在1-5秒内,以接近60度角迅速撕下胶带。
6. 在照明下用放大镜检查网格区域涂层脱落情况。
7. 根据标准图谱(0级最好,5级最差)评定附着力的等级。
2. 拉开法 (Pull-Off Test):
* 标准依据: GB/T 5210, ISO 4624, ASTM D4541。
* 步骤:
1. 清洁试样表面和试柱(锭子)底面。
2. 选用合适直径的锭子(通常为10mm或20mm)和匹配的高强度双组分环氧树脂粘接剂。
3. 将粘接剂均匀涂抹在锭子底面,然后垂直按压在涂层表面,确保无气泡且接触良好。
4. 按照粘接剂说明书要求进行充分固化(通常需24小时以上)。
5. 使用切割器围绕锭子切割涂层至基材,确保只有锭子下的涂层参与测试。
6. 将测试仪与锭子连接。
7. 均匀、垂直地施加拉力,直至锭子或涂层被拉脱。
8. 记录最大拉力值(F)和破坏模式(A/B/C/D/E)。
9. 计算附着力强度:σ = F / A (A为锭子面积)。
10. 报告结果(包括强度值、破坏模式、测试位置等)。破坏模式至关重要,它指明了失效发生在何处(如内聚断裂在涂层内、粘接失效在涂层/基材界面等)。
3. 划叉法 (X-Cut Test):
* 标准依据: ASTM D3359 Method A (常用于较硬基材或较厚涂层)。
* 步骤: 与划格法类似,区别在于使用尖锐刀具或刀刃在涂层上划一个长约40mm、夹角30-45°的“X”形切口至基材,然后用胶带粘贴撕离,观察“X”形区域内涂层的剥落情况并评级。
4. 环境试验后的附着力测试:
* 步骤:
1. 按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要求,将涂漆件置于特定的环境试验箱中进行规定时间的处理(如盐雾试验500小时,恒温恒湿60℃/95%RH 240小时等)。
2. 取出试样,恢复至标准测试环境(通常23±2℃,50±5% RH)规定时间(如24小时)。
3. 按上述划格法或拉开法进行附着力测试。
4. 比较处理前后的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